15岁女孩曝5年前遭托管中心老师性侵!法院判8年,双方却都上诉,冤不冤?海南海口15岁女孩小花(化名),在考上高中后向母亲坦白,5年前曾在托管中心被负责人的丈夫——一名老师万某强奸。尽管万某4次否认见过女孩,其妻子也称丈夫无作案时间、怀疑被诬陷,但法院结合证据判万某有期徒刑8年、禁业5年,并赔偿女孩2000余元。目前,万某和小花双方均不服判决提起上诉。 一、5年后的“真相”:15岁女孩翻出童年阴影 2023年9月,海口女孩小花刚考上高中,就把妈妈拉进房间,说有件憋了5年的事要讲——这事儿,让她妈听完当场崩溃。 小花说,2018年6月的一个周五下午,当时才10岁的她放学后回托管中心3楼宿舍等爸爸来接,中途去厕所,出来就撞见托管中心负责人张某的丈夫万某(当时是学校老师)站在门口。没等她反应,万某就强行和她发生了关系。 更让人心疼的是,事发后万某还恐吓她,张某的母亲也劝她“别乱说话,不然爸妈会打你,女孩子要自爱”。小花又怕又懵,直到初二才敢跟朋友提这事。而她妈妈这时才想起,当年小花回家路上一直哭,说什么也不肯再去托管中心,私处还有破皮、内裤带血,却死活不肯去医院——这些当初没在意的细节,现在全串起来了。 夫妻俩先找万某对质,可万某不仅不承认,还躲着不见。没办法,他们只能报警。警方检查发现,小花私处有陈旧性痕迹,很快抓了万某。但万某还是嘴硬,一开始连续4次说“根本没见过小花”,后来改口说“见过但没说话、没碰过”,从头到尾不认账。他妻子张某也帮腔,说丈夫没作案时间,怀疑是被诬陷。 二、法院为啥判8年?法律不认“嘴硬”认证据 很多人可能会问:事隔5年,女孩没当场报警,万某又一直否认,法院凭啥认定他有罪?这就得看法律怎么说,证据够不够硬。 首先,法律有明确规定:《刑事诉讼法》第55条强调“重证据、不轻信口供”,就算被告人不认罪,只要证据确实充分,照样能定罪。而“证据充分”要满足三个条件:定罪事实都有证据、证据经法定程序查证、排除合理怀疑。 具体到这案子,法院可不是凭“一面之词”判的: 1. 万某的口供漏洞:他一开始4次撒谎说“没见过小花”,后来又承认见过,却解释不清为啥撒谎——这种前后矛盾的说法,本身就让法官生疑。 2. 证人证言佐证:小花的初中同学证明,她早就在朋友面前提过托管中心有个“变态老师”对她动手动脚;还有老师同学说小花性格内向,没谈过恋爱,不存在“编造剧情”的动机。 3. 客观证据支撑:小花私处有陈旧性痕迹,而且她时隔5年还能准确认出万某;更关键的是,法院查明确认,事发当天万某没课、回家早,托管中心3楼教室没人——时间、空间上都有作案条件。 再看量刑:根据《刑法》第236条,强奸幼女(小花当时10岁,属幼女)要在3-10年有期徒刑里从重处罚。万某作为老师,利用托管中心的环境作案,情节恶劣,所以判了8年。另外,按照两高和教育部的规定,教职员工犯性侵罪,必须“禁业”,所以又加了5年不准从事接触未成年人的工作。 至于民事赔偿,小花父母要求赔5万多医疗费、50万精神损害抚慰金,但法院只支持了3676.7元的实际花费(医疗费、交通费等),还判托管中心负责人张某因“疏于管理”承担30%责任(赔1103元),万某赔2573.7元。为啥没支持精神损害抚慰金?因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通常不被支持,这也是目前司法实践中的常见情况。 三、双方都上诉!网友吵翻了:到底谁冤? 一审判决下来,两边都不服:万某觉得自己没做,判8年太冤,要上诉;小花一家觉得民事赔偿太少,尤其是精神损失没赔,也提起了上诉。这事一曝光,网友也分成了两派,争议特别大: 支持女孩派:“5年前才10岁,要是没真受伤害,谁会记这么多年?还敢当庭指认、找同学作证,肯定是真的!万某一开始撒谎就有鬼,法院判得没毛病。” 质疑存疑派:“事隔5年才说,没有当场物证,万一有误会呢?万某一直不承认,他妻子也说没作案时间,会不会真的被诬陷?” 理性讨论派:“不管结果怎样,法院肯定是看证据判的。希望二审能查得更细,既别放过坏人,也别冤枉好人。另外,托管中心的监管漏洞太吓人了,得好好管管!” 结论:“迟来的正义”要怎么判?你站哪边? 这起案子最让人揪心的,就是“时间差”——5年的间隔,让证据收集更难,也让争议变多。一边是15岁女孩带着童年阴影寻求公道,一边是否认到底的老师喊冤上诉,二审判决会是“反转”还是“维持”,现在谁也说不准。 但更值得思考的是:如果当年小花能及时说出来,如果托管中心监管更严,如果成年人能多留意孩子的异常反应,会不会就没有这场“5年后的对峙”?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觉得这起案子里,万某是真的冤枉,还是女孩的指控属实?对于“时隔多年才曝光的性侵案”,你觉得该如何平衡“受害者权益”和“嫌疑人权利”?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15岁女孩曝5年前遭托管中心老师性侵!法院判8年,双方却都上诉,冤不冤?海南海口
笔尖下说法
2025-09-27 13:59:38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