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向美国投降还来得及!再晚就要‘跪着’了,”7年前,中美贸易战正酣,一位名叫马臣的中国专家却语出惊人,公开断言,这已是中国向美国“体面”投降的最后时机。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可笑的是,这个马臣既没有权威机构背书,也没啥突出的学术成果,更像是趁乱蹦出来的 “跳梁小丑”。 在我看来,他的对华态度显然是被西方舆论牵着鼻子走,骨子里就认定中国扛不住制裁,这跟当年美国鼓吹 “单边主义必胜” 的论调如出一辙。 他敢说这话,无非是瞅着 2018 年,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架势。 当时美方对 2000 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 25% 关税,精准瞄准 “中国制造 2025” 领域,确实给我们添了麻烦。 华为被列入 “实体名单” 后,谷歌暂停 GMS 服务,德国市场销量环比暴跌 50%,芯片领域 80% 依赖进口,工信部当时就坦言,咱们确实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 经济上也不太乐观,当年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对美出口占比 19%,那些出口占比超 40% 的企业订单锐减,部分外资考虑转移。 民生层面,进出口企业裁员、依赖美国大豆的农产品加工成本上升的消息,也偶有传出。 但这 “投降论” 刚冒头就被骂翻了,老百姓心里坚定的不行,当年抗美援朝我们啥条件都扛过来了,现在凭啥认输。 官方更不含糊,马朝旭大使在联合国明确表态 ,中国人不喜欢冲突,但绝不怕冲突。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随即对美大豆、飞机等商品加征关税,实打实的反制立马就跟上了。 《人民日报》当时就评论:“投降换不来尊重,妥协只会得寸进尺”,这话说到了大伙心坎里。 不过这七年过完,我们付出的代价确实不小,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 20% 以上,光芯片行业就砸了真金白银 —— 国家大基金一期、二期先后投入近 2000 亿,撬动社会资金超万亿,2024 年三期又注册资本 3440 亿,专攻光刻机、光刻胶等 “卡脖子” 领域。 多少中小企业咬牙扛过短期阵痛,有的甚至把生产线从出口,转向内需市场才活了下来。 但反噬也狠狠砸在美国身上,刚过去的 7 月,美国农业贸易逆差达 49.7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2025 财年预计突破 495 亿美元。 今年 3 月的听证会上,美国农业代表急得直拍桌子:“加税等于告诉美国出口商,你破产了”,因为大豆出口可能暴跌 42.2%,中国的猪根本不在乎饲料从哪来。 美国民众更苦,52% 的人认为关税对己不利,53% 觉得影响生活,物价涨得比工资快,超市里中国产的小家电贵了三成,大家都在怨声载道。 放眼看看如今的发展现状,马臣显然成了天大的笑话。 今年前 8 月,长江干线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 167%,38.6 万辆车卖到全球,要知道我们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 10 年全球第一。 芯片领域实现 14 纳米量产,华为 Mate 60 直接搭载国产芯片,彻底打破封锁。 5G 基站建了 460 万个,占全球 60% 以上,光伏技术连破世界纪录,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硬底气。 皮尤中心 8 月报告更说明问题:全球对中国好感度升至 6 年新高,15 个国家好感度上升,41% 受访者认为中国是最大经济体,超过美国的 39%。 澳大利亚商界天天盼着恢复对华煤炭出口,肯尼亚半数人把中国当首选伙伴,这就是国际社会对我国巨大的态度转变。 反观美国,好感度跌到 2017 年以来最低的 35%,特朗普搞的 “对等关税” 遭法院裁定越权,9 月民调支持率只剩 43%。 面对他第二任期再搞制裁,美国人态度变了,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比例,降了 4 个百分点,年轻人里只有 21% 持 “非常负面” 看法。 连美国石油商都说,再制裁中国,自家煤炭出口得降 24.5%,这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七年的变化证明,靠投降换不来尊严,唯有自强才有底气。 那些当年唱衰中国的人,现在该好好看看,谁才是真正的 “纸老虎”,中国从来不是吓大的,越打压越奋进,这就是我们的底气所在。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中国六代机VS美国六代机中国的六代机都是千篇一律,没有设计感美国的六代机全都形态
【9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