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最大的新闻莫过于英伟达逐步向op­e­n­ai投资至多1000亿美金,协议细

含芙看历史 2025-09-23 22:50:47

昨晚最大的新闻莫过于英伟达逐步向op­e­n­ai投资至多1000亿美金,协议细节是:并不是一次性投资,Op­e­n­AI每建设1GW的算力,英伟达投资100亿美金,股权投资不谋求控制权。

之前老黄有算过1GW的产能对应着500亿美金的支出,英伟达能拿到其中的350亿美金。10GW就是5000亿美金的资本支出,给英伟达就是3500亿美金的增量,而且还拿到了op­e­n­ai的一部股权,对英伟达来说是个好生意。

昨晚老黄一句话“这10GW的产能,不包括在之前提到的任何信息里面”,说明是纯纯的增量,一下子就把市场给引爆了,AI算力上下游(芯片、代工、数据中心、光模块、电力/核电板块等)集体高潮。

当然也看到很多质疑和嘲讽的观点“左脚踩右脚的风火轮”,成了英伟达出钱买自己卡拉股价的资本局。不否认有这样嫌疑在。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起投资背后的内涵:

1、这个投资并不是一次性的,英伟达投资框架下op­e­n­ai首批1GW的算力产能26年才开始,之前op­e­n­ai跟甲骨文的大订单也是一个超长期的订单,持续可能十年。

2、算力缺口还是大,我更愿意看作是巨头在为未来的巨量算力需求提前做准备。看引用的外媒三季度美国AI渗透率才刚刚接近10%,越过这个门槛大概率会迎来渗透率的快速上升期,这中间to­k­en生成量估计是暴增(之前老黄在电话会上就说过过去一年推理to­k­en生成量增长十倍,速度还在持续加强)。

3、Op­e­n­AI只有大模型,英伟达只有芯片,在第一阶段他们因为是行业先行者,占据先发优势,而且业务最纯血,所以这类型的公司股价表现最好。但随着ai不断发展,当算力可以满足大部分需求,又出来几个比肩甚至超过op­e­n­ai的大模型厂商之后,ai的竞争就变成了生态的竞争了,这个阶段则要求能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从单一环节的竞争,变成了产业上生态的竞争。

对于英伟达来说,基本上业务全是芯片带来的收入,依托现在优势往产业链下游走也是应有之义:所以英伟达投资了CR­WV这个AI云计算服务商,现在又往算力更下游大模型公司伸手。而op­e­n­ai则是凭着这个合作协议,未来能锁定更多的英伟达芯片还能提前拿到货。

当然上面的观点依然打消不了泡沫论的说法,有人更是把英伟达投资op­e­n­ai这个举行当作泡沫又一佐证。

个人以为这里的核心还是AI发展速度有多快。当下科技巨头资本开支来源还是自己的利润累积,如果哪一天巨头都在纷纷发债扩张从现金流量表上升到资产负债表的时候,那是需要特别注意了。

0 阅读:64

猜你喜欢

含芙看历史

含芙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