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真厉害!四川自贡,一名95后女孩高考发挥失常,考进了一个大专,本来毕业后就能有一个“铁饭碗”进成都地铁工作,可她却放弃了,用8年的时间从专科考到了博士。值还是不值,这也引起了不少讨论 2025年9月的重庆,重庆交通大学的博士实验室里,29岁的张宇航正专注地调试实验设备,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胸前的校徽上。 这个来自四川自贡农村的女孩,手里攥着的不仅是实验数据记录本,更是一份用8年时光写就的人生答卷。 时间倒回2017年的夏天,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新生报到处人头攒动。 当张宇航在分班表前看到"成都地铁订单班"这几个字时,周围同学的羡慕声此起彼伏。 这个专业意味着毕业就能进入成都地铁工作,对农村家庭出身的孩子来说,这是妥妥的"铁饭碗"。 但张宇航的笔尖在报名表上悬了很久,最终还是划向了普通班。 "我不想一辈子只做站务员或检修员,心里总有个声音说要再试试。" 但这个决定让她成了校园里的"异类"。 当同学们在实训基地练习地铁驾驶模拟器、背诵安全操作规程时,张宇航的身影总是出现在图书馆靠窗的位置。 清晨,管理员阿姨打开图书馆大门时,总能看到她抱着英语单词本在走廊晨读。 晚上10点半闭馆铃声响起,她才收拾好一摞摞习题册离开,台灯下刷题到凌晨是家常便饭。 "基础太差就笨鸟先飞,别人做一套题,我就做三套。" 她笑着回忆那段日子,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泛黄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公式和错题。 2020年专升本考试前的那段日子尤其艰难。 张宇航白天在新媒体公司实习写文案,午休时趴在工位上做数学题,晚上回学校继续啃专业书。 有次朋友去找她,拍下了她在空无一人的自习室里埋头苦读的样子。 桌上堆着半人高的复习资料,台灯在墙上投下倔强的影子。 这张照片后来成了她手机壁纸,陪伴她走过无数个想放弃的瞬间。 "就像小马过河,别人说多深都没用,得自己蹚过去才知道。" 最终,她以超过录取线30分的成绩考入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本 科校园里的质疑声曾让她一度自卑。 "专升本上来的基础就是差"这类话,她从不辩解,只是把更多时间泡在实验室。 当她决定考研时,反对声更大,专科生考研录取率仅7%-10%,专升本学生稍高也只有15%-22%。 但张宇航抱着"总得跳一下才知道够不够得着"的念头,又一次扎进书堆。 收到沈阳建筑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那天,她第一时间打给父母,电话那头,父亲在工地干活时沾满水泥的手擦了又擦,反复确认"真的是研究生了?" 2024年,站在是否读博的十字路口,27岁的张宇航犹豫了。 看着同龄人买房结婚、按月寄钱回家,她对着导师发来的邮件哭了很久,敲下"我可能要放弃了"几个字。 导师的回复很快过来:"我看了你的经历,知道你能吃苦,经济上的事不用怕,我帮你。" 更让她意外的是母亲的电话:"你想读就去读,家里不用你操心。" 原来父亲为了支持她,悄悄多打了一份工。 今年4月,张宇航通过重庆交通大学博士综合考核时,考官们对这个专升本出身的考生印象深刻。 "她的科研思路里有种韧劲,对问题的钻研劲头特别足。" 如今在博士实验室,她依然保持着早出晚归的习惯,只是研究方向从地铁工程转向了更前沿的智能交通领域。 网上关于她的讨论还在继续,有人说"八年青春换个博士头衔不值",也有人赞她"打破了第一学历的天花板"。 张宇航对此很淡然,她最近在整理资料时,翻出了当年放弃地铁工作的录取通知书,上面还留着自己浅浅的折痕。 "安稳很好,但突破自我的感觉更让我踏实。" 从自贡农村到博士殿堂,她用8年证明,人生不是单选题,所谓逆袭不过是,在别人选择安稳时,她选择了再坚持一下。 在命运划定的起点前,她用信念和行动,硬生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信息来源:封面新闻2025-09-19发布:8年时间从专科到博士 四川95后女孩的逆袭人生
刘燕咋想的?过本科线37分还选大专?刘燕的选择让人意外高考分数过了
【9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