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不可思议了!”重庆一少妇为了打发空余时间,不去蹦迪也不玩游戏,而是用了16年时间,总共用830万针,绣了一幅22米长的“清明上河图”!现在她已经54岁了,她自己也调侃:自己成功从小少妇熬成了老阿姨。网友:要是四大名绣,价值就高了,花了16年时间总得产生啥价值吧,结果是十字绣。 据第一眼新闻9月18日报道,这事儿还得从2009年说起,当时这位女子才三十几岁,老家在安徽阜阳,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十字绣,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咱们普通人绣个小挂件、小抱枕都得磨叽半天,可她不一样,一上来就给自己定了个终极目标——绣出完整的《清明上河图》。 这个想法一说出来,身边的人都觉得她疯了,这幅画卷的复杂程度,光是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 说干就干,她找遍了市场,根本买不到那么大的专用绣布和那么全的绣线,最后,还是专门找人定制了一整套工具,光是各种颜色的绣线就准备了上百种。 2010年,她搬家到了重庆,生活安定下来后,这幅巨大的绣品就成了她业余生活的全部,每天下班回家,做完家务,她就雷打不动地坐在绣架前,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 周末别人逛街、聚会,她却把自己关在家里,对着密密麻麻的图纸和绣布,一针一针地“建造”她的繁华都城。 绣过十字绣的人都知道,这活儿看着简单,其实特别磨人,尤其是绣这种复杂的图,眼睛得时刻盯着图纸,手里的针线不能有丝毫差错。 这幅《清明上河图》里,光是人物就有814个,还有上百栋房子、二十多艘船,以及数不清的树木牲畜。 每一个小人儿的表情、动作都得绣得活灵活现,桥梁上的栏杆、船上的木纹,错一针都可能影响整体的美感。 刚开始的时候,她针法不熟练,绣错了就得小心翼翼地拆掉重来,那种烦躁和挫败感,一般人早就放弃了。 长时间低头刺绣,对颈椎和眼睛的伤害非常大,家人看着心疼,总劝她歇一歇,别太拼了,但她总说,自己已经习惯了,停下来反而觉得浑身不自在。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手里的针不知道用坏了多少根,只记得整幅作品下来,足足绣了830万针。 终于,在今年,54岁的她落下了最后一针,当22米长的画卷在她面前缓缓展开时,她自己都看呆了,眼眶瞬间就红了。 这16年的青春和汗水,全都凝结在了这幅壮观的作品里,作品完成后,很多人都好奇,这幅花了16年心血的刺绣到底值多少钱?甚至有收藏家听闻后,表示愿意出高价购买,但都被她一口回绝了。 她说,自己当初绣这个,根本就不是为了赚钱,这16年的坚持,对她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修行,这幅作品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金钱。 然而,网友们的看法却分成了两派,有网友直接开怼:“现在都是机器刺绣了,又快又精致,花16年干这个,有什么技术含量?除了能感动自己,还能干嘛?这么长的东西,买回来也没地方挂,纯属浪费时间。” 这种声音还不少,很多人觉得,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种“苦行僧”式的坚持显得有点不合时宜,效率太低,产出和投入不成正比。 但更多的网友表达了敬佩之情,“这哪里是十字绣,这绣的是人生啊!一件事能坚持16年,这份毅力和专注力,现在还有几个人能做到?” 的确,我们身边太多三分钟热度的人了,今天想学吉他,明天想练书法,结果每样东西都只停留在“购买了工具”的阶段。 这位女子用16年的行动,给所有“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人上了一课,其实,这件事的意义,可能根本就不在于这幅刺绣本身值多少钱,也不在于它是不是比机器绣的更精致。 它的价值在于“坚持”这两个字,在这个人人都在追求“短平快”、追求即时回报的社会里,能够静下心来,屏蔽掉外界的喧嚣和诱惑,十年如一日地去做一件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能力。 她绣的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她自己逝去的16年光阴,从三十几岁的少妇到年过半百的阿姨,这幅作品记录了她最好的年华。 对她个人而言,这是一种自我实现,一种精神上的圆满,对我们旁观者而言,这是一个提醒: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找到一件能让自己沉浸其中、并为之长期付出的事情,或许才是对抗浮躁和焦虑最好的方式。 花16年去做一件看似“没用”的事,你觉得值得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信源:第1眼新闻2025-9-18——830万针,22米长!女子耗时16年绣完清明上河图,当事人:我从小少妇熬成了老阿姨。想让更多的女性明白,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有毅力!
“太有毅力了!”重庆,一女子下班闲得慌,为了打发时间,她不刷手机,不看电视,竟然
【92评论】【7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