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为何不跟中国打?德国军事专家的一番话,回应了这个问题,他坦言,如今中国的军事力量已强大到让美国感到束手无策。 过去几十年,美国一直是全球军事话语权的掌控者,不管在哪打仗,都是别人提心吊胆,但最近几年,情况开始变了,中国军力在各方面突飞猛进,尤其是航母、导弹和高超音速武器的出现,令五角大楼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手里的那套剧本。 德国战略分析机构GIDS在2024年发布的报告中就有一句话让不少人印象深刻:美国在亚太面对的军事环境,已经从“主导局势”变成了“步步为营”,而一些军事分析师,比如前德联邦国防军参谋学院的技术顾问马库斯·赖斯纳也在多个公开场合指出,美国现在不太可能在没有盟友全力配合、没有明确胜算的情况下直接跟中国开战。 这背后,是中国实力的增长让美军在亚太无法轻举妄动的现实,从南海、东海到台海,每一寸海域的天平都在发生偏转,技术优势逐渐缩小,战略威慑逐步成型,那问题来了,美国真的是不想打,还是打不起了? 现在看,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美国有没有胆量,而是有没有筹码,过去的那一套“全球部署+航母打击群+快速制空”打法,在中国周边已经不管用了,中国的远程打击能力和反介入系统不再是理论模型,而是真真切切地摊在地图上。 东风-26“航母杀手”已经覆盖整个西太平洋,高超音速武器的部署也让防御系统几乎没有反应时间,再往后看,像055型驱逐舰、福建舰这类自主建造的高性能平台,直接打破了“技术受限”的刻板印象,意味着中国不再只是数量的堆砌,而是质量也在接近甚至在某些领域反超。 美国一旦动手,不光面对的是战术反制,还有政治和经济上的地震,德国的分析之所以引发关注,不是因为他们说得多犀利,而是他们站在局外,反而能更清晰地看清一盘棋。 美国的问题不止在于硬碰硬打不过,而是打了之后根本收不住,哪怕是局部冲突,都可能引发整个亚太供应链的崩塌,让全球市场都跟着震荡,在华尔街的眼里,一场战争比一个升息周期还吓人。 这才是美国精英阶层最焦虑的地方——不是武器够不够用,而是输了以后整个信用体系会不会跟着崩盘,再加上中美之间的科技博弈、金融交织、半导体战线、产业脱钩,每一层都在拉高这场对局的风险门槛。 越是明白算账的人,就越不敢轻举妄动,美国如果对中国动武,意味着要重新定义什么叫“代价”,这事不光是兵推能解决的,就算真打起来,美国的航母能不能靠近第一岛链都是问号,就别提登陆作战、快速收割这些高风险高消耗的操作了。 说到底,军事不是勇气游戏,而是资源和逻辑的比拼,一个国家是不是敢打仗,看的是对手的反击能力能不能让你后悔,今天的中国,已经把“打疼别人”的能力变成了现实,而美国更怕的是“自己疼起来没完”,不是美国不想打,而是没人敢赌这场战争不会变成灾难,这场棋局,谁先出手,谁先输光底牌,你觉得,今天的美国还敢主动跟中国硬碰硬吗?欢迎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 参考资料:环球时报——心态纠结!外媒炒作中国“第三艘航母”,大谈发展“神速”和“威胁”,不忘自我安慰称“仍有差距”
美为何不跟中国打?德国军事专家的一番话,回应了这个问题,他坦言,如今中国的军事力
寻觅往昔风华
2025-09-20 11:17: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