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留下的是五千亿斤粮食,五百万吨棉花,二十多亿美元,六百多吨黄金,还有两万多公里的铁路,一百多万公里的公路,八万多座水库,无数的矿山和油田。 1949 年的中国,家底薄得能透光。那会儿工业产值只占国民经济的 17%,意思就是全国人里十个有八个靠种地吃饭,剩下俩搞工业的还多半是小作坊。粮食亩产不足 100 公斤,农民辛辛苦苦忙活一年,除去种子和上缴的,自家锅里都未必能装满。 铁路更惨,里程还不到美国的 1/50,而且大多是晚清和民国留下的破烂货,过个江都得绕远路。水利设施就更别提了,多数是明清传下来的老水渠,天旱了浇不上水,下雨了又挡不住洪,老百姓只能靠天吃饭。 就是在这样的烂摊子上,全国人民跟着毛主席开始攒家底。先说说吃饭的问题,民以食为天,可地里打不出粮食,说啥都白搭。解决方案就是修水库,前后建了八万多座,这可不是小工程。河南林县的红旗渠就是个典型,从 1960 年开始,全县人勒紧裤腰带,用十年时间在悬崖上凿出了 1500 公里的水渠,把漳河水引到了干渴的农田里。 修通后,林县的粮食亩产一下子就上去了,再也不用眼睁睁看着庄稼枯死。三门峡水库也不含糊,1957 年动工,1960 年建成,不光能防洪,还能灌溉下游几百万亩地,让关中平原的麦子长得更欢实。 这些水利工程没白建,到 1976 年,粮食总产量比 1949 年增长了 1.7 倍,累计储备达五千亿斤,棉花年产量从 44.4 万吨涨到 204.9 万吨,再也不是那种连穿衣都得精打细算的日子了。修水库可不是为了好看,是真能让地里的庄稼不旱死,多打粮食,让老百姓的饭碗端得更稳。 工业方面更是从零开始追赶。建国初期啥都带个 “洋” 字,洋钉、洋布、洋油,因为自己造不出来。1959 年发现大庆油田后,一万多人顶着零下三十度的严寒开赴荒原,硬是用三年时间让原油产量大幅提升。 1976 年,大庆油田年产油量达到 5000 万吨,中国从此甩掉了 “贫油国” 的帽子,不用再花大价钱从国外买油了。钢铁厂也没闲着,鞍钢、武钢这些大厂拔地而起,以前连像样钢材都造不出,后来能自己生产汽车、拖拉机用的钢材了。 矿山和油田越挖越多,以前靠进口的东西,慢慢都能自己造了,工业产值自然也就上去了,再也不是那种一提工业就脸红的局面了。 交通是经济的血脉,这道理那会儿就懂。1968 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可是件大事,在此之前,火车过长江得靠轮渡,遇上大风大雾就得停摆。 大桥一通车,京沪铁路才算真正连起来,南北物资运输方便多了。铁路里程也在慢慢增加,1949 年只有两万多公里,到 1976 年翻了一番还多,达到两万多公里。 公路更是铺到了县乡,总里程超过一百万公里,以前山里的特产运不出去,现在能通过公路卖到城里,城里的化肥农药也能运到乡下。火车一响,不光带来了工业品,还带来了救济粮和救灾物资,交通方便了,国家调控经济的能力也就强了。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兜里有钱,腰杆才硬。那会儿国际环境不宽松,到处被封锁,没有点储备可不行。到 1976 年,咱们攒下了二十多亿美元外汇和几百吨黄金,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 要知道那时候出口的都是农产品和矿产,换点外汇特别不容易,这些储备就像压箱底的钱,关键时刻能稳住物价,能进口急需的设备和技术。 1973 年石油危机的时候,很多国家都慌了神,咱们因为有大庆油田的产量,还有点外汇储备,日子就好过多了。 这些家底可不是轻轻松松攒下来的。修水库靠的是老百姓自带干粮义务劳动,大庆油田靠的是工人跳进冰水里搅拌水泥,修铁路靠的是解放军战士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那时候没有高科技设备,很多工程都是靠人力一点点抠出来的。就像南京长江大桥,用了三十多万吨钢材,这些钢材都是鞍钢工人一炉一炉炼出来的,没有一点是进口的。红旗渠的石匠们,硬是用钢钎和锤子在悬崖上凿出了渠道,手上的茧子比石头还硬。 从 1949 年到 1976 年,二十多年时间,中国就像一个穷小子慢慢攒家业,从吃不上饭到有粮食储备,从造不出铁钉到能产石油钢铁,从出门靠步行到火车汽车通全国。 这些变化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全国人民跟着毛主席,一砖一瓦盖起来的,一镐一锄刨出来的。虽然那时候日子苦点,但攒下的这些家底,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就像盖房子,先把地基打牢了,后来才能盖起高楼大厦,这些水库、铁路、矿山、油田,就是新中国发展的地基。
志愿军四任司令员,对整体战局影响最大的,是哪两位?“1951年4月13日,飞机
【10评论】【4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