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美国突然宣布了 9月13日,美施压日本“不得承认”巴勒斯坦国。共同社报道,美国已敦促日本在本月晚些时候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不要承认巴勒斯坦为国家。 美国对日本的施压行为,本质上是为了巩固其中东政策的核心目标,即维护以美以同盟为基础的地区秩序。 美国长期以来支持以色列,并试图通过阻止各国承认巴勒斯坦国来削弱巴勒斯坦方面的外交进展。这种立场与国际社会的主流趋势存在明显分歧。 日本政府目前正处于艰难的选择关口。一方面,日本需要顾及与美国的安全和经济关系。美日同盟是日本外交的基石,日本在半导体出口管制、台海问题等议题上均依赖美国的支持。 若因巴勒斯坦问题与美国交恶,美国可能在贸易等领域对日本采取报复性措施,例如加征汽车关税,这对日本经济而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 另一方面,日本又必须平衡其中东利益。日本80%的原油进口依赖中东产油国,而沙特、阿联酋等海湾国家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立场与美国并不完全一致。若日本拒绝承认巴勒斯坦国,可能会影响其与这些能源供应国的关系,进而威胁能源安全。 日本国内对此问题也存在分歧。一些观点认为日本应坚持独立外交,不应事事顺从美国;但也有声音担忧,若违背美国意愿,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历史包袱进一步复杂化了日本的决策过程。 从更宏观的国际格局来看,巴勒斯坦问题正在重塑全球地缘政治。欧洲通过集体承认巴勒斯坦国,试图削弱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而美国则通过对盟友施压,试图维持其主导的中东秩序。 日本的选择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若日本承认巴勒斯坦国,韩国可能为拉近与欧洲关系而跟进表态;印度也可能调整其中东政策。 此外,中国长期支持巴勒斯坦独立,若日本与欧洲同步行动,可能在价值观外交层面与中国形成隐性竞争,进一步复杂化东亚外交格局。 综合来看,日本最可能采取折中策略。东京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山田太郎指出,日本短期内可能在联大发言中呼吁重启巴以和谈,强调支持两国方案,但避免明确承认巴勒斯坦国。这种做法既能安抚欧洲,又不至于彻底激怒美国。 从中长期看,若欧洲承认阵营持续扩大,且美国在中东影响力进一步衰退,日本可能逐步转向有条件承认,例如将承认与巴以停火协议挂钩。 日本的犹豫反映了其外交依附性与大国诉求之间的矛盾。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日本渴望在国际事务中拥有更多话语权,但长期以来对美依赖的外交政策,使其难以摆脱美国附庸的标签。 此次巴勒斯坦问题,既是美日同盟的考验,也是日本寻求外交自主性的机会。无论最终选择如何,日本的决策都将深刻影响其未来外交走向,是继续追随美国,还是逐步构建多元外交框架,答案或许将在联大之后逐渐清晰。 素材来源:美施压日本“不得承认”巴勒斯坦国 2025-09-13 14:40·参考消息
石平,首次用流利的中文回应了几点:1、他说,汶川地震,自己没有鼓动日本民众别
【679评论】【3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