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大将今村均不研究战略战术,反而带着日军垦荒种地,日本投降后,他又主动带着14万日军向3千澳军投降,甚至还周到地搭建了战俘营,他也因此被国人调侃为“农夫大将”。 今村均出生于1886年,宫城县仙台人,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校毕业,是军刀组精英。 他的军事生涯早期与中国战场密切相关,曾参与策划侵华活动,担任过关东军副参谋长,后来作为第五师团长在鲁北和江苏地区进行扫荡,其间使用了毒气,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先后指挥第16军和第8方面军,在东南亚和拉包尔一带活动。 拉包尔是今村均军事生涯的转折点。1943年,美军跳岛战术日益成熟,拉包尔被孤立,补给线几乎断绝。 面对困境,今村均做出了不同寻常的决策:他不再执着于正面军事对抗,而是转而寻求生存之道。 他带领部下垦荒种植,从当地土著学习木薯种植技术,发展农业,甚至搞起了小型兵工厂和养鸡场。 这种“自力更生”的模式,使他的部队在物资上实现了基本自给,避免了像其他岛屿日军那样因饥饿而大量减员的悲剧。 今村均这种做法,看似“不务正业”,实则反映出他务实的性格和对战争局势的清醒判断。他深知日本败局已定,海上补给再无希望,而盲目抵抗只会徒增伤亡。 他的选择重心很明确:活下去。这种思路在当时的日本高级将领中相当罕见——多数人仍被军国主义狂热所裹挟,强调“玉碎”而非生存。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今村均没有犹豫,迅速联系澳大利亚军队准备投降。令人惊讶的是,他麾下部队规模高达14万人,而前来受降的澳军仅3000人。 为顺利交接,今村均甚至提前为澳军修建了战俘营,并安排日军自行进入营区,整个过程井然有序。这种周到安排,不仅减轻了澳军的接收压力,也避免了可能的冲突和混乱。 战后,今村均作为战犯被判处十年徒刑。值得注意的是,他并未推卸责任,并在回忆录中记录了战争经历。他晚年甚至在自家庭院仿建监狱牢房,自愿禁闭,似乎是一种对战争的反思和自我责罚。 回看今村均的“孤岛屯田”,其特殊之处在于,它展现了一名职业军人在绝境中的务实和生存智慧。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他毕竟是日本侵略战争的重要参与者,尤其在侵华期间犯有严重罪行。他的“屯田求生”故事虽然有趣,却并不能掩盖其历史罪责。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回应中国政府在黄岩岛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京时间9月13日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