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由于特务告密,肖华司令暴露在了鬼子的视线当中。就在这个时候,一旁的常大娘做出了一个举动,顺利帮助肖华逃过了鬼子的抓捕。 1938年,那年头兵荒马乱,能在自己家院子里安安稳稳晒一筐枣,都算是奢侈。山东乐陵大常村的常大娘(她本名叫刘香慧),就是这么个过日子的女人。可她家院子,偏偏就不太平,因为住进了一位大人物——肖华司令。 那时候肖华在冀鲁边区搞抗日,家就是指挥部,院子就是联络站。这事儿听着带劲,可搁在当时,等于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你天天跟一群拿枪的八路军干部在一块,能不招鬼子惦记吗? 麻烦说来就来,而且是从熟人那儿来的。 村里有个叫麻二的,以前就是个二流子,日本人来了,他摇身一变,成了特务。这家伙顶着一张麻子脸,装成货郎,天天在村里晃悠。那天,他晃到了常大娘家门口,嘴上喊着换剪子、换头绳,一双贼眼却死死往院里瞟。 常大娘是什么人?那是经过事儿的。她一看麻二那德行,心里就咯噔一下。嘴上有一搭没一搭地应付着,手里筛红枣的簸箕就没停过。这是一种心理战,我越是镇定,你就越摸不着底。 麻二没讨到好,悻悻地走了。常大娘立马进屋,压低了嗓子:“司令,情况不对,麻二那小子来踩点了,你们得赶紧走!” 屋里的气氛瞬间就凝固了。肖华和其他几位同志立马收拾东西准备转移。可就在这节骨眼上,村口的狗叫得跟疯了似的,紧接着就是杂乱的脚步声和鬼子的叫骂声。晚了,鬼子把村子包围了。 几个同志从后院的小路先撤了,但肖华是主要目标,鬼子就是冲他来的,大门小路都盯死了,他被堵在了院里。怎么办?这已经不是电影情节了,这是要命的现实。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常大娘指着院里那堆刚收回来,还没来得及完全晒干的红枣,斩钉截铁地说:“司令,快,到枣堆里去!” 这主意听着有点悬,大活人藏枣堆里,能行吗?可当时哪有时间犹豫。常大娘和他家里人手脚飞快,先在地上铺了层厚厚的稻草,让肖华躺进去,然后抓起一筐筐红枣就往上盖。盖得那叫一个严实,从外面看,就是一堆普普通通的枣子。 刚弄利索,院门“哐”一声就被踹开了。麻二领着一队鬼子冲了进来,那气势,恨不得把地砖都给翻过来。 常大娘迎上去,脸上全是惊恐和慌乱,那演技,放今天绝对是影后级别的。她哆哆嗦嗦地说:“太君,我们就是普通老百姓,这是要干啥呀?” 麻二在一旁狗仗人势地吼:“少废话!有人举报,你家窝藏八路!” 鬼子们二话不说,冲进屋里就是一通乱翻,桌子给掀了,罐子给砸了,弄得鸡飞狗跳。常大娘的大儿子按她之前的吩咐,早就躲了起来。小儿子则抱着她的腿,吓得“哇哇”大哭,哭声里全是戏。 最惊险的一幕来了。 一个鬼子军官走到枣堆旁,用刺刀在上面戳了几下。藏在里面的肖华,估计连心跳都停了。只要那刺刀再往下深一点,后果不堪设想。 好在,那鬼子没发现什么异常。但他看着这堆红彤彤的大枣,起了贪心,抓起一把就往嘴里塞,然后含糊不清地对手下下令:“这些,统统的带走!” 这下常大娘真急了。枣要是被搬走了,肖华不就暴露了吗?她扑上去,死死抱住一个鬼子的腿,哭喊着:“太君啊,这是我们一家老小的命根子啊,你们不能都拿走啊!” 一个农村妇女,哪能拦得住一群如狼似虎的鬼子。眼看枣堆就要被搬空,常大娘急中生智,朝躲在不远处的儿子使了个眼色。 她儿子心领神会,悄悄溜到后院,点燃了早就准备好的一串鞭炮! 一阵爆竹声突然响起,在这紧张的关头,听着就像是枪声。鬼子们瞬间紧张起来,以为是八路军打了过来,也顾不上抢枣了,叽里呱啦地叫着,端着枪就朝后院冲了过去。 院子里一下就空了。常大娘连滚带爬地跑到枣堆旁,一边扒拉枣子一边喊:“司令,快走!从前门走,他们都去后院了!” 肖华从枣堆里钻出来,满身都是红枣的甜腻味,也顾不上道谢,敬了个军礼,身影迅速消失在了门外。 一场生死危机,就靠着一堆红枣和一串鞭炮化解了。 她做的远不止这些。为了掩护八路军,她带着全家老小,硬是用最原始的工具,在自家地下挖出了一条长达60多米的秘密地道。这条地道,成了冀鲁边区司令部的“地下办公室”,多少重要的会议在这里召开,多少伤员在这里得到救治。 她的家,就是八路军最稳固的后方。她不仅是肖华的“娘”,更是无数战士的“娘”。她收养了烈士赵书桐的遗孤,视如己出,含辛茹苦地把孩子抚养成人,后来还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才。 战争胜利后,政府要给她奖励,给她荣誉,她总是摆摆手说:“我没干啥,都是应该的。”直到1980年,这位为革命奉献了一辈子的“编外”英雄,在81岁高龄时,才颤抖着举起右手,实现了她一生的夙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两年后,常大娘安详地离世了。
772团副团长王近山未经请示就伏击日军。战后他带着缴获的香烟找旅长陈赓请罪,避重
【1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