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童模公然辱华,父母拒不道歉还继续挑衅,网友怒问:中国没模特了吗?为什么非得用这些外国模特? 不少人注意到,最近有个现象被反复讨论:为什么一些面向国内销售的商品,尤其是儿童用品,总爱用外国模特? 这个话题的引爆点,是一个荷兰童模的社交账号。 有网友刷到她发布的照片,画面里孩子用手把眼角往两边拉,做出“眯眯眼”的动作,脸上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 常关注这类事的人都知道,这个动作在国际上早被定为针对东亚人的种族歧视手势,源头能追溯到19世纪西方对东亚人外貌的刻板印象,连国际足联、奥委会都明确将其列为歧视行为。 而这个账号,本就是面向中国用户的。 网友们在评论区提醒孩子的父母,这个动作不合适,得删了照片道个歉。 可这对荷兰夫妇的做法,反而让矛盾更激化了。 他们不光没听,反而又发了一段孩子做鬼脸的视频,被当成是故意挑衅。 同时,他们还在偷偷删那些批评的评论,把提意见的网友账号也拉黑了。 有曾经跟他们合作过的工作人员说,孩子妈妈平时拍广告就摆着很高的姿态,对工作人员呼来喝去,再看他们删评论、拉黑的熟练劲儿,明显是懂中文,也清楚国内网络的规矩。 这时候,和这个童模合作的国内儿童户外品牌有了动作。 事情闹大还不到一天,品牌就发了声明,说之前不知道这家人的不当行为,现在已经立刻解除了所有合作。 声明里还说,绝对不能容忍任何冒犯中国消费者的事,以后会好好审核合作模特的背景和言行,建个更严的筛选机制。 网友们对品牌这波操作挺认可,觉得做得够果断。 品牌一解约,这对荷兰夫妇才慌了,连夜把国内外社交平台上的东西全删了,照片、视频、评论,一点痕迹都没留下,可就是没说一句正经的道歉。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孩子的经纪人还在评论区回了句“哈哈哈怎么啦!”,这态度实在说不过去。 其实这种事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前几个月,有个瑞士手表品牌在官网上放了张模特“眯眯眼”的图片,被指辱华,一开始就悄悄把图删了,直到舆论压不住了才出来道歉。 再早一点,2024年的时候,有个国际美妆品牌让中国模特化了“眯眯眼”的妆容做推广,还说是什么“东方神秘魅力”,被网友骂惨了。 他们一开始还嘴硬说是“艺术表达”,后来因为销量跌得太厉害,才赶紧删文道歉,可还是丢了不少中国顾客。 有人可能会问,咱们就没合适的儿童模特吗? 其实不是。 国内有不少不错的童模赛事,比如已经办了四届的“中国顶尖少儿模特大赛”,覆盖了全国好多个省份,参赛的人都超过五十万了。 从这些比赛里出来的孩子,一点都不比外国模特差。 说到底,还是有些商家觉得“外国的就是高级的”,这种想法不光是不自信,更是没把国内消费者放在眼里。 现在网友们提了不少建议,有人说要永久封杀这一家三口,不让他们再进中国,也不准跟中国有任何商业往来。 还有人说,该立法禁止国内销售的商品用外国模特,尤其是儿童用品,就该多展示中国孩子的样子。 这些建议听着严,但道理摆在那儿:咱们不排外,可也不能让人一边赚着咱们的钱,一边还不尊重咱们。 中国市场这么大,容得下真诚的品牌,却容不下带着歧视来牟利的人。 这次品牌的果断处理,也让大家看到,尊重消费者,才是留住市场的根本。 总的来讲,外籍童模事件中,“眯眯眼” 手势引发的愤怒,本质是对种族歧视的零容忍。 无论肤色、国籍,人与人之间本应平等相待,任何借刻板印象贬低他人的行为,都是对平等底线的践踏。 商家偏爱外籍模特的背后,若藏着 “外国即高级” 的偏见,实则是对平等的误读 —— 美从无高低之分,中国童模的风采同样值得被看见。 真正的平等,是摒弃所有标签化的歧视,尊重每个个体的尊严。 中国市场的包容,从不意味着容忍傲慢与偏见,唯有以平等为前提的交流与合作,才能真正赢得尊重。 那么到最后,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宣布一个好消息。破坏人家的感情还威胁人家法律你咋这么不要脸呢?俊晔签下
【4评论】【5点赞】
恋思vs慕
鬼佬平时这样教育孩子的,个叼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