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手下不是没有能人,谋士刘玄初告诉吴三桂,不要杀永历帝,吴三桂不听,跑到缅甸

海边观潮客 2025-09-13 16:43:16

吴三桂手下不是没有能人,谋士刘玄初告诉吴三桂,不要杀永历帝,吴三桂不听,跑到缅甸把永历帝杀了。刘玄初又告诉吴三桂,不要主动要求撤藩,康熙同意怎么办?吴三桂不听,康熙一看奏折同意了,吴三桂直接麻了。 到了撤藩的时候,家书不停催促吴三桂主动放权,说这样能换个安心。刘玄初又一次提醒他,劝他别轻易交出云南的兵权。这要是康熙真答应了,指不定能不能捞到安稳。 他没把这话当回事,觉得主动表明忠心也许还能留一线生机,于是把折子交了上去。 交上去之后吴三桂就开始等,等着康熙说“老吴啊,看你这么实在,撤藩的事儿就算了”,结果等来了康熙准奏的圣旨,这下他是真慌了神。你想啊,云南那地方,他经营了多少年,兵是他的兵,将是他的将,手里有兵权,康熙多少还得给点面子;现在兵权一交,他就成了没牙的老虎,康熙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 刘玄初之前的提醒其实早把话挑明了——康熙要的不是他的“忠心”,是他手里的权力。杀永历帝那时候,他就断了自己的后路,本来还能借着“反清复明”的由头聚拢人心,结果他亲手把南明最后一点希望掐灭了;后来主动提撤藩,又把自己的底牌亮给了康熙,现在再交兵权,简直是把脖子往刀架上送。 吴三桂这时候才琢磨过味儿来,可哪儿还有回头路?家书里说的“安心”根本是泡影,他主动放权不仅没换来信任,反而让康熙觉得他好拿捏。其实他身边有刘玄初这么个明白人,三次提醒都戳中了要害,可他要么觉得自己比谋士看得远,要么被“表忠心能保命”的念头蒙了眼,到最后把一手不算差的牌打得稀烂。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
海边观潮客

海边观潮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