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看到中美结局,英国大使预感大事不妙,对美国喊出一句话 说到中美关系,最近几年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外头看着热闹,里面其实门道更多。就在大家都盯着中美这场“大戏”怎么演的时候,英国前驻美大使金·达罗克忽然跳出来,话里话外透露着一种“不妙”的预感。 按理说,英国和美国关系铁得很,这会儿大使突然表达担忧,态度还挺意味深长。其实,这背后不仅仅是英国看热闹,更多是他们也在琢磨自己该怎么站位,毕竟一旦风向变了,英国首当其冲,吃亏可不是一星半点。 最近中美之间的较劲已经从最早的贸易摩擦一路升级,科技、金融、供应链、地缘政治,几乎所有大块头领域都掺和进来了。 美国一边拉着盟友组队,另一边对我国各种限制、封锁、警惕。欧洲国家本来都习惯了跟着美国走,但现在发现,照搬美国那一套,自己也得跟着受伤。 英国这回就像提前嗅到了火药味,开始在美国耳边提醒:“别太极端了,小心玩火自焚。” 其实英国的担心,完全不是多余。 作为老牌发达国家,英国一直和美国关系密切,凡是美国要干点啥,英国基本都得跟着表态。但现在情况变了,英国脱欧以后,既要照顾和美国的传统关系,又想在全球多赚点“外快”,尤其是盯着亚洲这块大蛋糕。 我国这些年和英国的经贸、教育、金融往来不断加深,英国自己也不傻,知道要是把中美斗狠搞成了“你死我活”,那英国自己很可能先被波及。 大家都知道,英国金融业是他们的“命根子”。伦敦城里大大小小的国际银行、投资公司,和我国市场的联系可不少。 英国的大学也靠着不少我国留学生。英国如果全面跟着美国“脱钩”,经济上肯定要吃大亏。别的不说,2019年5G风波那会儿,美国强烈要求英国排除我国企业,英国前后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扭扭捏捏做了让步,但英国本地不少专家和企业家其实都觉得可惜,毕竟自己损失最大。 不仅经济上有顾虑,政治上英国也越来越烦。美国现在动不动就要“站队”,拉小圈子。英国虽然表面上跟着美国喊口号,私底下其实早就在打算盘。 比如最近英国政府一方面收紧对我国投资的审查,另一方面又不断派出代表团到我国谈合作,特别是在绿色能源、科技创新、金融服务这些领域,英国很清楚,和我国脱钩没他们想的那么简单。 再说白点,英国其实也怕美国把事情搞大了,自己跟着遭殃。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能源、粮食都出问题,英国也没少吃苦头。 要是中美彻底闹翻,全球产业链断了,英国可没法独善其身。英国议会和一些智库就公开说过,不赞成把中美关系简单粗暴地搞成“新冷战”。他们很明白,中美一旦全面对抗,不止美国,欧洲、英国都会被“殃及池鱼”。 所以,英国这回态度明显比以前理性多了。该配合美国的地方,表面上还会表示支持,但该自保的时候,英国也绝不犹豫。 这种策略其实挺聪明:既能稳住传统盟友关系,又不至于失去来自我国的巨大市场和发展机遇。英国不少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都在呼吁政府,不能被美国牵着鼻子走,得为自己的长远利益打算。 如今中美关系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变量”,每个国家都在想办法应对。英国主动表达担忧,既是给美国敲警钟,也是向世界传递一个信号:极端对抗没有出路,理性合作才是正道。 说到底,英国的态度反映了一个老牌大国的现实智慧。大国博弈,谁都不想成为牺牲品。英国选择在中美之间保持灵活、务实的策略,是在全球动荡、变革的大环境下,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和安全感。 我国也始终主张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样的主张越来越被世界认可。 总的来说,英国提前看到中美这场“较量”的风险,选择理性、合作、平衡的态度,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世界负责。 对于我国来说,这正是大国自信和大国担当最好的体现。未来世界怎么走,理性声音终究会越来越重要。 参考信息源:英国驻美国大使炒作焦虑:若中国赢得科技战,我们的生活要变天——观察者网
美国这个态度变的太突然了!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突然发布了命令,要求外交官必须遵守
【4评论】【6点赞】
老白
英国也是第一个跟新中国交往的西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