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发声:欧盟正被中美挤到边缘,别再做“穿着西装跑马拉松”的傻欧盟。她引用的数字来自公开账本:欧盟GDP占全球17.2%,比2000年少了约9个百分点;世贸组织最新清单显示,欧盟高技术出口只占全球12%,中美加起来54.8%。 曾以制度严谨自豪的欧盟,如今却因为“效率”二字深陷泥淖。一项新政策从起草到落实平均得拖23个月,有的甚至长达五年。 之前有个云计算认证计划,从提出来到真正落地,硬生生花了58个月,等一切都弄好,人家的技术标准都更新三代了,这效率怎么跟得上全球竞争? 更雪上加霜的是内部的扯皮。《里斯本条约》本意是让成员国有话语权,但现实却变成了“谁都能拉后腿”。一个小国的一票否决,就能让全欧盟的计划停滞不前。 这种“共识困境”不仅慢,还极其脆弱。匈牙利否决半导体计划,保加利亚的政治危机影响数字立法,制度设计一旦成为前进的障碍,再完美也是枷锁。 产业界早就尝到了苦果。曾被寄予厚望的瑞典电池独角兽北伏申请破产,账上现金还不到8千万欧元,根本撑不起3.3亿的债务。而欧盟95%的电池原料还得依赖进口,大头来自中国,自己的命脉掌握在别人手里。 光伏产业也是同样的剧本。德国的梅耶博格公司放话要关闭欧洲最大的工厂,其他光伏企业不是裁员就是破产重组。现在欧盟自己生产的太阳能产品,连2%都不到,可之前定下的目标是40%本土生产,这差距简直没法看。 汽车、电池、光伏接连熄火,高成本又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欧洲工业用电价格是美国的2.3倍,企业怎能不跑? 比亚迪在欧洲销量暴涨,而特斯拉在德国、英国却腰斩。连人都留不住,每年12万科技人才远走他乡,硅谷成了“欧洲技术人才再就业中心”。 不仅是头脑流失,资本也在用脚投票。美国大手笔祭出3690亿美元补贴,成了吸引欧洲企业的“磁铁”,连德国的博世、大陆集团都加速在美国建厂。 欧盟面临的不是慢性病,而是渐进式萎缩。如果不换打法,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甩出全球供应链核心圈。 梅洛尼的焦虑不是危言耸听,她呼吁必须进行“痛苦但必要”的改革,提升研发投入,设立主权基金,投向AI、生物科技、太空这些攸关未来的赛道。 马克龙举双手支持,朔尔茨也开始正视问题,可波兰却另起炉灶,提出“多速欧洲”,欧盟内部还得再耗上一轮。 真到了“非改不可”的当口。世界不是等你准备好才出发的赛场,欧盟必须脱下那身象征传统与束缚的西装,换上能跑能拼的跑鞋,才能跟得上这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欧盟困局:西装跑马拉松?梅洛尼疾呼‘不改革就出局’!中美54.8%高科出口碾压欧洲12%
栗頿聊
2025-09-08 16:32:09
0
阅读: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