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日本人将一种毒草带到中国,并大面积种植,泛滥成灾后差点导致我国农作物绝

漫聊小知识 2025-09-08 11:33:40

90年前,日本人将一种毒草带到中国,并大面积种植,泛滥成灾后差点导致我国农作物绝收,相关部门耗资2亿,都拿它没办法,万万没想到,这么难缠的植物,最终竟然被一小虫子消灭! 90年前,也就是上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在这期间,他们还带来了一种看似无害的水生植物——水花生。 当时日本军队物资紧张,尤其是战马的饲料供应不上,于是他们就从南美洲引进了空心莲子草,也就是水花生,作为军马饲料。日军最早在上海郊区试种,后来顺着水路扩散到了湖北、湖南等地。 这水花生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它的根茎一断就能长,种子飘水就能发芽,一旦入水,就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 新中国成立后,一开始大家还没认识到它的危害,反而觉得它生长快、产量高,把它当作优质饲料、绿肥,甚至还有人研究它的药用价值,于是水花生被推广到了全国二十多个省。 可谁能想到,这水花生后来竟成了一大祸害。它在农田里,会挤走庄稼的根系,让农作物难以生长,要是不及时清除,农作物很可能会绝收。在水域中,它会密密麻麻地铺满水面,阻碍水体交换,导致水质恶化、水体缺氧,鱼蟹等水生生物大面积死亡。 比如2009年,洪湖就暴发了水花生应急事件,水花生疯长形成了几百个大小“岛屿”,最大面积约有1万亩,总面积超过3万亩。 水域里的原生植物无法生长,水生蔬菜如莲藕等也受灾严重,湖泊沼泽化和富营养化加剧。船只在水花生板结区都无法航行,有的渔民要绕道10余里。 还有2013年,咸宁市向阳湖水花生大面积暴发,渔民户均损失6万余斤鱼、2000多斤蟹苗。在斧头湖、西凉湖等湖区,漂荡的水花生“浮岛”随风冲撞养殖设施,造成鱼、蟹逃逸,约200户渔民6000亩围网养殖水面减产减收,造成渔业经济损失达5000万元左右。 据统计,2007—2010年,湖北是全国水花生重点危害区,最多时分布面积达300多万亩,每年因渔业受灾、作物减产、打捞人工、防洪防汛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花费达1.9124亿元。 相关部门为了治理水花生,也是想尽了办法,投入了近2亿元,尝试过人工打捞、机械粉碎等物理防治手段,但是这些方法不但成本高,而且打捞时茎根一旦折断,反而会增加繁殖体,加剧水花生的蔓延。 也试过化学防治,可这又会将其他水生植物一并杀死,还会带来农药次生污染。 就在大家拿水花生没办法的时候,有一对科学家组合带来了转机。湖北农业科学院的植物保护专家李明山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昆虫学家张晓红,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了水花生的“克星”——水花生叶甲。 这水花生叶甲具有专食性,它只吃水花生,不会对一般的农作物造成祸害。2009年,原农业部科教司在洪湖举办了水花生现场灭除活动,将3万多只水花生叶甲释放到洪湖,效果立竿见影,不到3个月就基本控制住了当地水花生的蔓延。开展生物防治3年后,受灾损失基本得到控制。 不过,刚开始的时候,叶甲的越冬问题又成了难题。因为湖北地处中部,冬季气温低,大部分叶甲的虫卵及幼虫都难以正常越冬,导致来年天敌虫源基数大幅降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10年11月,在原农业部支持下,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在咸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叶甲越冬繁育基地,探索“温室大棚繁育叶甲”的新技术,冬季保种,春季释放,这样叶甲的存活率大大提高。荆州、鄂州、宜昌等地也陆续建立了类似的基地。 2013年,荆州市叶甲越冬保育基地从广西大学引进5000只叶甲,次年夏季防治水花生发生面积达2万余亩,所到之处的堰塘、沟渠,水花生在15天内就被吃光直至枯死。 就这么一种曾经让我们耗费近2亿元都难以治理的“毒草”,最终被小小的水花生叶甲给制服了。这也说明了,在面对自然难题的时候,只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去探索,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今,水花生的入侵基本得到了控制,但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还有其他的外来入侵生物,比如水葫芦等,也在威胁着我们的生态环境,我们还得继续努力,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0 阅读:0
漫聊小知识

漫聊小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