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简直是捡钱啊!”近日,一37岁重庆女子和丈夫在比利时卖豌杂面,结果1天的收入

牧童的娱论 2025-09-06 13:33:53

“这简直是捡钱啊!”近日,一37岁重庆女子和丈夫在比利时卖豌杂面,结果1天的收入就高达1000欧元,折合人民币7700多元,她表示当地人都很喜欢吃她做的特色美食,网友:这可能就是美食大国的自信吧! 汪女士原本是地地道道的重庆人,从小耳濡目染于母亲和外婆的厨房。她的家乡位于嘉陵江畔,巷子里的小吃摊、街头弥漫的花椒辣香气,是她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记忆。 她一直记得,小时候放学回家,外婆常常用自家熬的豌豆汤头,加上一勺用猪油炒香的肉臊子,淋在细细的面条上,那一碗滚烫的豌杂面,总能让她一扫疲惫。 几年前,汪女士跟随丈夫移居比利时。刚开始,他们生活并不容易。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再加上初到异国时对未来的不确定,让夫妻俩度过了一段艰辛的适应期。 她的丈夫在当地找到一份普通的工作,而汪女士则一度待在家中。可闲不下来的人,总会寻找出口。她开始琢磨,能不能把家乡的味道带到异国的街头? 于是,卖重庆豌杂面的想法在她心里生根发芽。 刚开始时,汪女士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在厨房里反复调试汤头的浓度,寻找合适的面条替代品。 比利时的超市并不容易买到重庆人习惯的碱水面,于是她特意向国内的朋友请教,最后找到了当地一家亚洲超市进口的面粉,自己在家和面、拉面,虽然费工夫,但也算保留了原汁原味。 豌豆则是比利时本地产的,颗粒饱满、质地绵软,经过她的慢火熬煮,依旧能散发出熟悉的清甜。 调味料的部分最让她下功夫。 豌杂面的灵魂,在于那一勺臊子。为了还原重庆的麻辣鲜香,她自制了辣椒红油,加入花椒、八角、草果等香料,炒制时整个厨房香得让人流口水。 当地的邻居一闻见味道,都会好奇地敲门打听。 准备妥当之后,汪女士和丈夫租下了布鲁塞尔一条街角的小摊位,开始尝试售卖豌杂面。第一天,她只准备了几十份。 谁知一开张,香味便吸引了不少路人。有人远远闻见香气忍不住走近,有人本就对亚洲美食充满好奇。 她盛上一碗热面,端到客人面前时,那红油的光泽、豌豆的金黄、臊子的香气,瞬间点燃了他们的味蕾。 那一天,夫妻俩从上午忙到晚上,手几乎没停过。没想到,一天的收入竟然高达1000欧元,折合人民币7700多元。这个数字让他们惊喜不已。 汪女士笑着说:“在重庆,一碗豌杂面不过十几块钱。没想到在比利时,它不仅受到欢迎,还能卖得这么好。” 顾客们的反馈更是超出了她的预期。一位本地食客激动地告诉她:“这碗面让我第一次觉得辣椒原来也能这么香,这不是单纯的辣,而是充满层次的味道!” 还有一位常年在布鲁塞尔生活的华人感慨万分:“太久没吃到家乡味了,你这一碗面让我差点掉眼泪。” 渐渐地,汪女士的小摊位成了布鲁塞尔街头的热门打卡地。有人特意排队半小时,就为了吃上一碗正宗的重庆豌杂面。也有人拍下视频,分享到社交媒体上,引来更多慕名而来的食客。 每天傍晚收摊时,夫妻俩都会数一数当天的账目。那整齐的钞票不仅是收入,更是他们努力的见证。 汪女士感慨地说:“这可能就是美食大国的自信吧。中国的饮食文化太博大精深了,只要你真心做、用心做,它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打动人。” 不过,她也并不满足于眼前的成绩。她开始考虑,能不能在未来开一家小餐馆,把豌杂面、酸辣粉、小面等更多重庆美食带到比利时。 她说:“我希望能让更多人知道,中国美食不止是炒饭和春卷,它有非常细腻的地域特色和味道。” 网友们看到这则消息后,纷纷留言。有人调侃道:“看来以后在欧洲旅行,可以去找中国小吃摊解馋了!” 也有人自豪地表示:“这就是我们中国饮食文化的底气,哪怕走到世界尽头,也能靠美食征服味蕾。” 在比利时的街头,寒冷的风吹过,食客们双手捧着一碗热面,额头微微冒汗。汪女士站在锅前,手起勺落,忙碌却心满意足。 她知道,这一碗碗豌杂面,不只是维持生活的手段,更是她心底深处对故乡的眷恋,以及作为中国人独有的自信与骄傲。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熟悉那个街角的小摊位,熟悉那位笑容温暖的重庆女子。她用一碗豌杂面,把中国的味道和故事,带到了比利时的每一位食客心中。

0 阅读:529

评论列表

大山

大山

2
2025-09-06 14:23

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点赞][点赞][点赞]

用户10xxx29

用户10xxx29

1
2025-09-06 14:22

又骗大家出国去卖面条。上次被骗出国挖黄金的,现在都好几年了,都没寄一分钱回家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