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防长赫格塞思3日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已关注到中国举行阅兵,美国不寻求与中国发生冲突,美国的任务是继续保持在太空、天空、海洋、海底以及远程火力方面的战略优势。 不过他也表示,特朗普总统已下令国防部做好准备,要以“历史性的方式”重振美军。 赫格塞思表示,特朗普正计划让美军理念“回归本源”,将“美国国防部”更名为“美国战争部”,这也是美国在二战前对国防部的叫法。 这一番话无疑透露出美国对全球战略环境的高度关注。防长赫格塞思在提到中国的阅兵时,强调美国并不寻求与中国冲突,这一点值得注意。 通常来说,国家的军事行动或展示会引发对立方的高度警觉和紧张情绪,特别是在全球安全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 赫格塞思的言辞看似柔和,但背后其实是在传递一种信息,那就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依旧在捍卫自己的战略优势,尤其是在涉及高科技领域如太空和远程火力等方面。 此外,赫格塞思还提到特朗普计划让美军“回归本源”,更名为“美国战争部”。这一点有点耐人寻味。为何“国防部”不再符合当前美国的军事需求,反而需要通过更名来回归到过去的战争观念? 从字面来看,将“国防部”改为“战争部”,似乎更能凸显美国军事战略中的进攻性和全面性。毕竟,美国在近代历史中几乎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国防”战争,而更多是参与全球范围内的干预与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回归本源”可能是指美国希望重新定义和强化其全球领导地位,通过更具象征意义的名称来反映其军事战略的根本转变。 不过,这样的做法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可能会质疑,单纯的更名真的能改变美国的军事格局吗? 更名是否过于形式化,忽视了战略本身的深层次改革?美国的军事力量无疑是世界最强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战略一定总是正确的。 与中国、俄罗斯等国的关系日益紧张,尤其是在军事和科技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美国是否还能够维持这种战略优势呢?这种对“历史性”振兴的执着,是否能适应当今多变的国际环境? 赫格塞思的讲话本质上透露出一种典型的大国心态,即全球领导地位必须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来支撑。 美国的战略目标并不只是为了防卫本国,更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保持对其他大国的压制。这种战略方式无疑会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军事竞赛和政治紧张。 特朗普的这一计划,虽然表面上是在增强美军的核心竞争力,但也可能加剧与其他大国之间的对抗。在这个多极化日益加深的世界,单靠军事手段来确保霸权地位是否还合理,值得深思。 从长远来看,美国是否还能保持其在太空、海洋等领域的优势,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毕竟,中国近年来在高科技领域的进步也不容小觑,尤其是在航天、人工智能和5G通信等方面取得的突破,使得美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变得愈加复杂。 赫格塞思提到的“战略优势”是否意味着对其他大国的全面压制,还是意味着在某些特定领域的竞争?这点不禁让人疑问,所谓的“历史性重振”是否能适应未来世界的复杂性? 总的来说,美国的这一战略调整,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的政治行动。 更名“战争部”可能意味着美国想要强化其全球军事主导地位的决心,但是否能够实际解决当前的战略瓶颈,仍然需要时间来验证。 也许,这样的调整背后反映的更多是美国对于全球领导地位的焦虑,而不是对真正的安全威胁的回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赫格塞思 美军方发言人
阅兵上的事实打脸无数国外军迷,美国的务实精神也被严重低估,2016年的美国大撤退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