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陈赓找周总理汇报工作,刚好周总理外出,等了几个小时后,陈赓饿了,就自己找吃的,警卫员见了以后,吓得赶紧去找邓颖超! 在1952年的北京西花厅,一个看似平常的等待,却藏着国防人才的生死转机。一位大将饿了翻抽屉找吃的,警卫员慌忙求援,这小插曲会如何影响一所军工学院的命运? 1952年,那是中国国防建设起步的关键时候。新中国刚成立没几年,百废待兴,尤其是军工领域,人才短缺得厉害。中央军委决定办一所军事工程学院,地点定在哈尔滨,这事儿就落在了陈赓肩上。他从朝鲜战场回来,接了这个任务,得赶紧拉队伍、建校区。陈赓这个人,经历丰富,黄埔出身,情报工作干过,长征时还抬过周总理的担架,关系铁得很。但办学院不是打仗那么简单,得找专家。弹道学这块儿,国内高手不多,他听说有个叫沈毅的,留学法国,懂行得很,曾在抗日时帮过八路军。可沈毅在新中国成立前,在国民党那边任职时贪污了大笔公款,金额上亿,法院判了死刑,就快执行了。陈赓觉得可惜,这人才扔了太浪费,国家正需要搞导弹火炮啥的。他先去见毛主席,主席听了,说从国防需要看,可以考虑,但让找周总理协调。陈赓二话不说,从哈尔滨坐火车跑到北京,直奔西花厅。 西花厅是周总理的住处,环境简单,院子不大,树木不少。那天陈赓到的时候,周总理正好出门办事儿,国家大事多,外出正常。他就在客厅等着,这一等就是几个钟头。出发前没吃饭,等着等着肚子饿了。陈赓跟周总理熟,平时开玩笑惯了,就没客气,自己在屋里找吃的。警卫员听到动静,进来一看,吓一跳,赶紧出去找邓颖超报告。邓颖超没生气,说总理交代过,陈赓胃不好,不能饿着。她让人准备牛奶点心,亲自送过去。陈赓吃了,问周总理啥时候回。邓颖超说快了,两人一起等。周总理回来,听说这事儿,只是笑笑,没怪罪。他对陈赓信任,建国后,陈赓是唯一能随便进出西花厅的将领。两人吃饭时,陈赓就把沈毅的事儿说了。周总理想了想,同意帮忙。 这事儿得从头说。1952年上半年,中央军委正式决定建军工学院,陈赓负责。学院要培养高等军事技术干部,导弹、雷达啥的都得学。那时候,苏联帮着建,但核心还得靠自己人。沈毅这种专家,全国没几个。他贪污是事实,罪大,但国家缺人啊。陈赓去见毛主席,是在6月23日左右,那天还见了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汇报朝鲜战场情况。主席让找总理,说明对人才的政策灵活,从大局出发。周总理出面,联系法院和相关部门,沈毅死刑改死缓,监外执行,去哈尔滨教书。这体现了党的用人原则,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沈毅去了学院,教弹道学,带出一批学生,对军工贡献大。1959年,他表现好,得了特赦,从犯人变回公民,一直感激陈赓。 陈赓这个人,性格直爽,爱开玩笑,但干事儿认真。长征时,周总理病了,他抬担架过草地,那情谊不是一般的。建国后,他办哈军工,1953年学院正式开学,成了国防科技的摇篮。现在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就是从那儿来的。沈毅的事儿,不是特例,那年代,很多旧知识分子犯过错,但党给了机会,改造自己,为国家出力。
读历史给人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