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西方包括美国应该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了! 以前打仗讲究“发现即摧毁”,现在中国空军直接升级成“锁定即绝杀”——因为有了PL-17超远程空空导弹,射程超过400公里,比普通空战交火距离远了整整10倍! 传统空战中,战斗机交火距离通常在40-80公里,而PL-17的射程直接拉到400公里以上,这意味着什么?以歼-16为例,它能在敌方预警机探测范围外发射导弹,等对方发现时,PL-17已进入末端冲刺阶段。 更夸张的是,当歼-36六代机携带PL-17时,其作战半径超过3000公里,配合空警-500预警机的“A射B导”模式,甚至能对撤至太平洋中部的敌方轰炸机群实施“打火鸡式”猎杀。 美军曾引以为傲的“联合全域指挥控制”系统,在PL-17面前显得脆弱不堪,五角大楼报告直言,中国已将空战从‘战机对决’升级为‘体系对决’,预警机、加油机这些‘空中大脑’一旦被击落,整个作战链将瘫痪。 PL-17的恐怖不仅在于射程,更在于其“暴力美学”般的动力设计,采用三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它,能像猎豹捕猎般分阶段加速:第一脉冲短时突破音速,第二脉冲巡航阶段持续推力,第三脉冲末端冲刺时产生15G过载机动,这种设计让PL-17在飞行中段能像滑翔机般利用高空稀薄空气减少阻力,最大射程提升30%以上。 在模拟测试中,面对巡航速度1.5马赫、最大机动过载15G的“忠诚僚机”目标,PL-17在飞行10秒后开始机动变轨,却依然能精准锁定,这种“高速+高机动”的组合,让美军AIM-120D导弹80公里的不可逃逸区显得如同“儿童玩具”。 PL-17的制导系统堪称“黑科技集合体”,它装备260毫米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是霹雳-15的两倍,红外成像导引头温度分辨率达0.01°C,能识别隐形战机的热信号。 更关键的是,它支持双向高速数据链,可由预警机、无人机甚至卫星接管制导。 这种“网络中心战”能力,让PL-17能穿透复杂电磁环境,在2025年中印边境冲突的模拟推演中,无侦-10无人机利用长基线多基点定位技术,在2万米高空无源探测到印军EMB-145预警机,随后引导歼-16发射PL-17。 整个攻击过程中,印军预警机直到导弹导引头开机才察觉威胁,这种“从天而降的掌法”,让传统空战模式彻底过时。 这种技术代差带来的,不仅是战术层面的优势,更是战略层面的威慑,当中国空军能在敌方防区外“点穴式”打击预警机、加油机时,美军引以为傲的“穿透性制空”理论瞬间破产。 PL-17的研发历程恰恰印证了中国军工“厚积薄发”的特质,从1997年PL-12导弹立项,到2025年PL-17服役,28年磨一剑的坚持,让中国在超远程空空导弹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当然,技术优势不等于绝对胜利,未来空战将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PL-17需要与歼-20、空警-500、无侦-10等装备形成“杀伤链闭环”。 但无论如何,当中国空军开始用“锁定即绝杀”重新定义空战规则时,世界军事格局的天平,已经悄然倾斜。
美军就已经忙成一团了?掌握内幕的美国高级专家曝出猛料,因为中国即将展出的新武器又
【1评论】【5点赞】
我也随风
是鹰击17,舰对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