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部周二宣布,自2025年9月15日至2026年9月14日,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赴华经商、旅游、观光实行30天免签入境政策。 消息传来,莫斯科一家贸易公司的经理伊万立刻拿起手机,将计划中的哈尔滨商务考察行程提前了三个月。他兴奋地告诉同事:“再也不用为签证材料熬夜了!” 这一政策并非孤立之举,而是中俄关系持续升温的自然延伸。近年来,两国经贸纽带已深入俄罗斯腹地。从繁华的莫斯科市到远东的哈巴罗夫斯克,俄罗斯84个行政区已与中国建立起紧密的经贸联系网络。 在哈巴罗夫斯克举行的“俄罗斯制造”论坛上,两国企业家正热烈讨论如何让更多俄罗斯商品便捷地进入中国市场,从木材到农产品,从机械到工艺品,合作清单不断拉长。 更令人瞩目的是,普京总统此前已透露两国将探索使用央行电子系统进行双边结算,为经贸往来扫清金融障碍。人文交流的暖流早已悄然涌动。当中国春节的灯笼点亮莫斯科街头,俄罗斯传统谢肉节的欢歌也回荡在哈尔滨的冰天雪地中。 中俄合拍电影《红丝绸》在俄罗斯影院创下票房佳绩,银幕上的故事让两国观众潸然泪下;而由中国艺术家重新演绎的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在北京舞台震撼登场,普希金的诗句在中文唱腔中焕发新生。 在吉林长春,“感知吉林·青春同行”活动刚刚启动,中俄青少年在书法课和冰球场上碰撞出友谊的火花,这些年轻面孔预示着两国关系更绵长的未来。 旅游合作正迎来黄金期。黑河市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被称作“中俄双子城”。清晨,黑河的早市飘着列巴面包的香气,对岸教堂的钟声清晰可闻;傍晚,俄罗斯游客带着刚买的东北特产走过黑龙江大桥,桥上的灯光映照着两国人民满足的笑脸。 而在秦皇岛,中俄旅游推介会刚刚签署合作协议,当地正加紧完善俄语标识和特色餐饮,准备迎接更多远道而来的朋友。数据显示,俄罗斯旅游业在疫情前已呈现强劲增长势头,免签政策无疑将为这股复苏之势再添薪火。 当免签政策落地时,那些曾经需要繁琐手续才能跨越的边境线,是否会成为两国人民心中最亲切的风景?在丽江古城与喀山克里姆林宫,体验式旅游的探索者们或许能找到答案——两地都在用民间艺术和民俗节庆编织着吸引游客的魔法,而免签将让更多这样的文化相遇成为可能。 中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们赴俄罗斯考察的行程单上,又添了新的研究课题:当30天免签时代来临,如何让两国游客的每一次相遇都充满惊喜?
中俄蒙一锤定音,普京等了整整十年,终于在北京“得偿所愿”? 十年磨一剑,普京
【2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