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潘木匠15岁的女儿被日军凌辱致死,他大怒,便找到国军192师师长胡达,说:“我有一计,可助你全歼城内日寇!” 潘本土,街坊邻里都喊他潘木匠。一个快60岁的老头,手艺是真好,方圆十里做嫁妆、打家具都认他。老婆走得早,就留下一个宝贝闺女,那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老爷子最大的心愿,就是给闺女招个好女婿,自己也能安享晚年。 可这安稳日子,被日本人的枪炮声给彻底砸碎了。 1937年底,日军占了富阳。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潘木匠一个平头百姓,能做的就是把15岁的女儿死死地护在身后,嘱咐她千万别出门。 可灾祸这东西,你想躲是躲不掉的。日军要修工事,满城抓壮丁。潘木匠因为是个手艺人,被强行抓走了。临走前,女儿哭着要拦,被鬼子一枪托就砸倒在地。潘木匠心都碎了,只能嘶哑着嗓子喊:“闺女别管,爹干完活就回来!” 在日军的工地上,潘木匠是个聪明人。他发现日本人跟中国人沟通基本靠吼,就偷偷学了几句日语,居然当上了日本人和劳工之间的“翻译”。日本人看他“好用”,工事建完,还真把他给放了。 揣着对女儿的思念,潘木匠一路小跑回到家,推开门,却发现家里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女儿不见了。他心里咯噔一下,冲出去问邻居。邻居们看着他,叹着气,说出了一句让他天旋地转的话:“你走没多久,鬼子就来,你闺女性子烈,没受那份辱,自己走了” 那一瞬间,潘木匠的世界,黑了。他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念头:报仇!血债必须血偿! 他一个人,一把斧子,能杀几个鬼子?他知道自己不行。但他打听到,在富阳城外的新登镇,驻扎着国军192师。希望的火苗,就在那一刻,从他满是死灰的眼睛里,重新燃了起来。 他要去找国军,他要让这700多个盘踞在富阳城里的畜生,给他女儿陪葬! 几天后,国军192师师长胡达的警卫报告,说有个老木匠,非要求见师长,说有天大的情报。胡达也是身经百战的人,第一反应是:这是不是日本人派来的奸细? 可见到潘木匠后,胡达的疑虑被打消了。那不是装出来的悲痛,那是一个父亲绝望到极致的眼神。潘木匠没有慷慨激昂的陈词,只是把女儿的遭遇,用最平静也最让人心碎的语气说了一遍。然后,他抬起头,看着胡达,一字一句地说:“师长,我有办法,把城里的鬼子都引出来,引到石灰山,让你们来个瓮中捉鳖!” 潘木匠看出了他的犹豫,只说了一句:“师长,我这条老命,早就不要了。我只有一个请求,多杀鬼子!” 计划就这么定了下来。 潘木匠回了城,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点头哈腰、满脸谄媚的“大汉奸”。他利用自己会说几句日语的便利,整天围着日军中队长稻村转,端茶倒水,阿谀奉承。 过去的邻居、朋友,见了他都往地上啐口水,骂他没骨气。潘木匠听着,脸上依然挂着笑,心里却在滴血。他知道,要骗过狡猾的敌人,就得先让所有自己人相信你是个叛徒。 几个月过去了,潘木匠终于取得了稻村的信任。时机成熟了。 他“神秘兮兮”地告诉稻村,自己摸清了城外国军的底细,他们就藏在石灰山。他还拍着胸脯保证,自己对那里的路熟得很,可以带路,把国军一网打尽。 稻村将信将疑,拔出指挥刀架在潘木匠脖子上,恶狠狠地威胁:“你的,如果敢撒谎,死啦死啦的!” 潘木匠吓得“屁滚尿流”,连连磕头,说自己只求皇军赏口饭吃。这副奴才相,彻底打消了稻村的最后一丝疑虑。 行动时间很快定了下来。潘木匠冒死把消息送了出去,胡达的192师两个团的兵力,早已在石灰山布下了天罗地网。 1938年10月的一天,秋风萧瑟。稻村亲率一支60多人的骑兵队和600多名步兵,浩浩荡荡地杀出城来。为了防止潘木匠耍诈,他让两个士兵死死地押着潘木匠走在队伍最前面。 潘木匠心里清楚,这条路,是一条通往复仇的路,也是一条他自己的不归路。 当这支700多人的日军部队,全部进入石灰山狭长的谷地后,战马已经无法前行。稻村举着望远镜看了半天,连一个国军的影子都没看到,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上当了。 “八嘎!” 恼羞成怒的稻村,回手就是一刀,狠狠地劈向了潘木匠。 在倒下的那一刻,潘木匠的脸上,没有恐惧,反而露出了一丝笑容。他仿佛听到了山谷外传来的喊杀声,那是为他女儿奏响的安魂曲。 “砰!” 随着胡达师长一声令下,埋伏在山谷两侧的机枪、迫击炮同时开火。子弹像暴雨一样泼向拥挤在谷底的日军。唯一的出口也被国军死死堵住。 接下来的战斗,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屠杀。日军精锐的战斗力在绝境中根本无从发挥。整整四天四夜,石灰山成了人间炼狱。最终,包括稻村在内的700多名日军,几乎全军覆没,永远地埋在了这座石灰山里。 战斗结束后,大家才知道那个被骂作“汉奸”的老木匠,才是这场大捷的头号功臣。胡达师长亲自为潘木匠收敛了遗体,将他与阵亡的国军将士合葬,并亲笔写下挽联:“热血洒春江,惊涛怒岸摧三岛;英魂邻岳墓,忠臣义士并千秋。”
1938年,桂军189师长俘虏了两名日军。看着日军矮小的身材,师长灵机一动,想到
【1评论】【12点赞】
用户10xxx60
青山处处埋忠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