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开国少将钟伟被人装进麻袋,被装进麻袋中。半个多小时后,他连人带麻袋被丢进江中,拼命挣扎才挣脱了麻袋。游到江对岸后,钟副厅长打去电话,讲:“我是钟伟,现在还活着,你们来抓我呀!” 钟伟这个人,从小在湖南平江县三阳乡甲山村长大,那地方是典型的农村,家里穷得叮当响。他原名叫钟步云,后来改成钟德泰,排行老七,父母生了九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从七岁起,他就帮家里放牛割草,接触到乡下劳作的辛苦。十五岁那年,他离开家,走了好几十里路到县城,加入了红军队伍,从最基层的宣传工作干起。手持旗帜在村里跑,动员年轻人参军,讲解政策啥的。1930年夏天,他正式入伍,分到红三军团第四师十一团,当俱乐部主任。每天早上组织战士集合,领唱歌,布置墙报,晚上点油灯教大家识字写信。次年升团政治委员,在湘鄂赣根据地打了好几次反围剿仗。长征开始时,他当红三军团第四师政治部宣传科长,部队过湘江时督促大家前进。到了陕北,调到红十五军团七十八师政治部,当主任,管纪律检查哨位。抗日时期,转战江淮地区,1938年高沟战斗率部埋伏,缴获不少武器。1942年淮阴战役,指挥部队突破防线,占领要点。这些经历让他一步步积累军事经验,从基层干到领导岗位。 钟伟的解放战争阶段,转到东北战场。1946年四平保卫战,他组织师部挖壕沟,布置火力点。1947年靠山屯战役,下令部队侧翼包抄,俘虏了不少人。1948年当上第十二纵队司令员,指挥部队南下,打了好多攻坚战。1949年青树坪战役,部队陷入埋伏,还坚持打了一天才撤。桂系张淦设的圈子,战事特别惨烈,但他带的49军146师是久战之师,坚持下来。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在军中任职,1955年授少将军衔,拿了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这些勋章代表他多年的贡献,从红军时期到解放战争,南征北战,身上伤疤达53处,多次负伤也没退缩。钟伟打仗风格大胆,几次违抗命令却打出胜仗,比如在东北时,林彪手下他敢自主行动,靠山屯就是一例。这样的经历,让他成为典型的实战型将领,不光是职务升迁,还在于实际战绩。晚些时候,转业到地方,当过安徽农垦厅副厅长,管农业方面的事。 1967年7月,钟伟在安徽合肥任职,那时候形势复杂,他转移途中被发现。几个人围上来,把他双手反绑,嘴塞布条,直接塞进大麻袋,袋口用绳子扎紧。抬上卡车,开到南淝河边,扔进江心。麻袋下沉,他靠游泳技能挣脱出来,游到对岸。整个过程从被抓到脱险,持续了段时间,他上岸后找到电话,打给抓他的人,说自己还活着。钟伟从军时练就的体力和技巧,在这发挥作用。事件没让他倒下,他继续工作。这样的遭遇,在他一生中是个转折,但没改变他坚持的作风。钟伟的革命路,从1929年入团,1930年入党,到后来授衔,都是靠实干积累。他在红军时期,从宣传员到政治部主任,经历了长征的考验。抗日时,在江淮打游击,指挥高沟和淮阴战役。解放战争东北阶段,四平和靠山屯是关键仗,他贡献突出。授衔时是少将,但职位后来高配,当过北京军区参谋长。 钟伟的家庭情况,也挺接地气的。他父母是农民,九个孩子,他排行第七。自己有七个子女,大多在农村务农,只有一个通过考试当老师。他从没用关系帮他们安排工作,强调不能搞特殊、走后门。晚年在北京定居,住所简单,一间小屋放旧书桌和家具。日常早起散步,看报纸,偶尔和老同志聊聊过去。健康不行了,还多次写申请想回岗位,但没批准。钟伟一生廉洁,严于律己,没关照过亲戚。堂弟偷牛被判五年,他没干预,还说按法律办。遗嘱里要求不补发薪水,把电视冰箱当党费交,不办追悼会,骨灰撒回平江天岳书院起义地。这些细节,显示他一贯的作风,从革命年代到晚年,没变过。钟伟的贡献,不只在战场,还在地方工作。转业后,在安徽管农垦,处理农业事务。1967事件后,逐步恢复,继续贡献力量。
抗战中,日军重兵包围大清河,聂荣臻急设前指应对。不料,前指司令朱占魁却不在乎:“
【1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