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侦察股长凌少农,私下向日本人购买布料,对方说:“你看起来像军人?”凌

混沌于浮云 2025-09-01 18:40:44

1942年,侦察股长凌少农,私下向日本人购买布料,对方说:“你看起来像军人?”凌少农回道:“没错,我就是新四军!”原以为,凌少农会被日本人出卖,没想到顺利完成交易。 凌少农出生在江苏江阴一个普通人家,1918年那年,家里条件一般,他小时候就接触到一些进步思想。长大后,1938年夏天,他投身抗日队伍,那时候新四军刚重组不久,他从基层干起,负责情报和侦察工作。部队里物资短缺是常态,尤其是冬天快到了,战士们穿得单薄,容易生病影响作战。他在侦察股长位置上,经常跑前线,了解敌情,也顺带想办法搞点后勤补给。抗日战争打到1942年,新四军在江北根据地站稳脚跟,但日军封锁严,粮食布料都成问题。他平时跟当地百姓打交道多,知道老百姓日子苦,没多余东西换。部队高层下达任务,用小麦换布料,他绞尽脑汁,才想到去敌占区试试。中间人帮着牵线,他伪装成商人模样,带着样品去谈。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对形势的判断,风险高但必要。 新四军那时候在华中抗日根据地活动,战士们冬天挨冻是真事,1942年秋天,江北冷风吹来,部队急需棉衣。凌少农接到指令后,先找了两个中间人,一个是本地布商,另一个有日本人关系。他换了身衣服,装成有钱的买卖人,带上小麦样本去盐城附近一处地方见日方老板。对方一看他体型,就问是不是军人,他直接承认是新四军。周围人脸色变了,但他稳住局面,继续谈来源,说麦子是从贸易来的。日方老板是生意人,利益为先,没深究,就敲定交易。布料运回后方,战士们赶紧做冬衣,缓解了寒冬难题。这事不光解决了眼前问题,还开了条贸易路子,新四军第七师用粮食换盐、豆子和工业品。每次交易都得小心,避开日军巡逻,积累经验后,根据地经济慢慢好转,物资支持了更多作战行动。 凌少农这人办事机灵,1943年调到山东军区当侦查参谋,那边形势复杂,国民党也搅局。他负责护送罗荣桓过封锁线去后方治病,组织小队夜里行动,避开检查点,顺利完成。罗荣桓表扬了他,但他没多说,就回岗位继续干。抗日胜利后,新中国成立,他两次去朝鲜作战,领导38军部队。38军在朝鲜战场上打出名堂,彭德怀电报喊“万岁军”,因为他们穿插三所里、龙源里,阻击松骨峰,表现突出。他指挥部队多次击退敌军进攻,但腿部负伤严重,只好回国养伤。组织没忘他的贡献,1955年授衔时,给上校军衔,五年后晋升。他转到后勤岗位,继续为军队出力,直至1988年去世。 说起凌少农的早年,他从农村走出来,接受过基本教育,1930年代末就加入抗日队伍。入党前,他在新四军里干情报,跑过敌后,收集日军动向。1942年那次采购,不是孤立事件,新四军整体面临补给难题,日军“清乡”让百姓穷困。他用小麦换布料,实际是部队生存策略的一部分。交易后,布料帮战士过冬,部队战斗力保持住。类似渠道扩展到国民党区,换来必需品,经济自给能力提升。他在山东军区时,还参与情报协调,护送任务风险大,但成功了。新中国后,他带兵去朝鲜,38军在第二次战役中立功,他腿伤后坚持工作。1955年上校,1960年少将,这些军衔反映了他的积累。 1942年事件前后,新四军在皖中根据地发展贸易,解决物资短缺。凌少农的举动开了头,部队用农产品换工业品,每次都得伪装,分散运输。第七师带头,粮食换盐豆,工业品支持武器修理。敌后贸易风险高,但经验多了,根据地富裕起来。凌少农调山东后,侦查工作更细致,护送罗荣桓穿越国民党封锁,选山路夜行,确保安全。朝鲜战争时,他两次入朝,指挥38军作战。38军在彭德怀领导下,打出“万岁军”称号,他参与阵地争夺,腿伤回国。组织认可,授衔上校,后晋升少将,继续服务军队。

0 阅读:162

猜你喜欢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