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不到中国让步,澳大利亚终于撂下最后通牒!中企若不主动出售达尔文港,他们就要强制征收。这事说白了,就是澳方自己先挑明了关系。 澳大利亚政府和中国岚桥集团在达尔文港问题上的摊牌,远不止是一场商业合同的拉锯战,这座港口就像一个棱镜,把一件事折射出了三种完全不同的面貌:它是商业契约,是地缘棋子,也是政治皮球。 在商言商,这本该是个双赢的故事,时间拉回2015年,当时那个破败还亏钱的达尔文港,被澳方以5.06亿澳元公开打包,租给岚桥集团99年,岚桥投钱升级,硬是把这地方盘活了,据说年吞吐量干到了3000万吨,成了澳洲北部最赚钱的枢纽。 可现在,一纸合法契约快要被撕了,澳方要么逼岚桥主动卖,要么就准备强制征收,岚桥也不是软柿子,早就放出话来,敢强征就去国际法庭说道说道,索赔金额可能是天文数字,中国也暗示了,刚给澳洲葡萄酒、大麦开的绿灯,随时可能再变红灯。 说到底,这根本不是钱的事儿。把地图打开一看就明白了,达尔文港旁边,就是美军海军陆战队的基地,从奥巴马时代开始,华盛顿就对这事儿心里犯嘀咕,现在美国更不希望在家门口看到中国企业的影子。 所以澳大利亚嘴里的“国家安全”,听着有点虚。自家国防部翻来覆去审查了三遍,连2023年最新的报告都明明白白写着“没必要取消租约”,这更像是一份递给美国的“投名状”,在地缘政治的天平上,澳洲选择把安全盟友的砝码,重重压在了最大贸易伙伴的利益之上。 这把火之所以现在烧起来,也和澳洲国内的政治气候脱不了干系,眼看今年大选临近,“中国威胁”成了最好用的选票密码,执政的总理阿尔巴尼斯得秀肌肉,证明自己不“软弱”,因为反对党领袖达顿天天在旁边煽风点火。 最有意思的是,阿尔巴尼斯政府的动作极其矛盾,就在去年7月,他还亲自跑去中国谈生意,帮农民们把葡萄酒卖了回去,结果一扭头,就开始“吃饭砸锅”,连澳洲自己的一些农民都看不下去,觉得这事儿干得太“忘本”。 达尔文港的结局就是商业逻辑被政治彻底绑架的样本,澳大利亚选择用长期的国家信誉和实打实的经济利益,去赌一场地缘站队和国内选举的胜利,无论岚桥集团那块刻着“99年租约,一天不能少”的纪念碑最终能否保住,信任的裂痕都已经无法弥补。 而对于所有走向海外的中国企业来说,这堂课也足够深刻:在全球这盘大棋里,白纸黑字的合同,有时候真的没那么靠得住。 中国网2025-05-29【中国网评】澳大利亚欲强收达尔文港,是政治投机还是背信弃义?
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元首一个都不来。很多人以为他们不来
【3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