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老师久了,最让我心凉的是看到学生之间的天赋差距,又不敢告诉学生,怕打击学生。有的学生随随便便考九十,而有的呢平时各种补课,笔记总结了一本又一本,到了高三勉强七八十左右,考试题稍微一难立马就到六十了。 大家好,我是殷老师。哈三中(2025年清北38人)20多年教学经验,物理高级老师,全国十佳教师。 其实,高中生可分为四类: 1、天赋型努力者(自律性强,自主发展) 2、天赋型懈怠者(潜力未开发,需目标激励) 3、勤能补拙者(方法待优化,需体系指导) 4双重弱势者(需基础重建,非短期重点) 教学实践表明,第二、三类学生通过系统培养最具提升空间。 首先,重塑认知 很多学生陷入“听懂就会做”的误区,殊不知高中物理是“三分理解,七分训练”的学科。重点高中的教学实践表明,物理学习首先要突破三个认知壁垒:其一,课本与考试的难度差犹如小溪与江河;其二,解题精度要求堪比实验室数据;其三,知识体系呈现金字塔结构,底层不牢必定地动山摇。建立这些认知,才能走出盲目努力的困境。 其次,构建体系 真正的物理学习需要建立三大体系:首先是“双笔记系统”——课堂笔记记录思维脉络,错题本收录解题轨迹;其次是“解题四步法”——定对象、析条件、选公式、验结果,形成条件反射;最后是“题型数据库”,将26类高频题型、44个解题技巧内化为解题本能。这套体系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专业教师像教练指导运动员那样,进行刻意训练。 最后,借力名师 物理学习的最高境界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长。我在省重点高中教了20多年物理,总结出高中物理:三大体系、八大口诀、26个题型、44个技巧。正如书法临帖需要名家字帖,物理提升更需要专业指导。那些最终逆袭的学生,无不是严格遵循教师设计的训练路径,将科学方法转化为学习习惯的结果。 物理学习没有捷径,只有方法论与执行力的完美结合。找准方向,跟对导师,持之以恒,每个学生都能突破自我局限,创造属于自己的提升奇迹。
真存在这样的老师么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