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日期,为什么选定在9月1日? 今天是9月1日,年度大片《开学》正式上映!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何现在的大中小学大多选在9月1日左右开学呢? 其实,开学日期也是经历过漫长的时代变迁的。比如:中国古代的开学就与现代固定的秋季入学制度不同,古代的入学时间和学期长度因朝代而异,这与中国古代作为传统农业社会的背景紧密相连。开学时间,除“秋季入学”外,还有“春季入学”和“冬季入学”。 首先是先秦时期私学兴起,开学时间灵活多变;到了汉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教育成为国家教育的主流,为了推广儒家教育,汉代政府建立了太学等官方教育机构,并制定了统一的学制和教学内容。 清末废科举,官学、书院、私塾被废止,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科举取士与学校教育实现了彻底分离。大量新式学堂应运而生,全国统一的学制、学长及假期等也相继制定。自此,中国的学生们才有了固定的假期和开学日期。 新中国成立后,在开学时间上仍然经历一段变迁。1950年6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高校学校校历。校历规定:一学年分两学期,第一学期自8月1日至次年1月末,上课145天;第二学期自2月1日至7月末,上课144天。暑假62天,寒假14天。 同年8月1日,教育部颁发《中等学校暂行校历(草案)》。规定中等学校一学年分两学期:8月1日至次年1月31日为第一学期;2月1日至7月31日为第二学期,各授课145天。暑假52天,寒假23天,春假3天。并规定“非经主管机关批准,不得随便放假或停课。” 1952年,教育部颁布《中学暂行规定(草案)》,规定每年8月1日至次年1月31日为第一学期,3月1日至6月30日为第二学期。1958年,废除全国统一的校历。 1983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类教育也得以保证。当时,部分全日制小学每年假期达12周。1984年,根据《全日制六年制城市小学教学计划》和《全日制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学计划》规定,全日制六年制小学上课34周,复习考试3周,集体教育活动和机动时间2周,寒暑假12周,节假日1周。农村小学根据当地农事季节,用部分假期和劳动时间放农忙假。自此,小学在教学、劳动、假期等事项的安排由全国统一制定,但小学开学、散学及放农忙假的具体日期,仍由各省市自行确定。 1987年规定,一学年分为两学期,第一学期一般在9月初开学,翌年元月份放寒假;第二学期2月下旬或3月初开学,7月放暑假。同时也规定:元旦节、“五一”国际劳动节放假l天,国庆节放假2天,“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教师节等,教师都有半天的假期。另外,高等学校因性质不同,教学时间安排也不尽一致。 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基本固定每年的9月1日到次年的6月30日为一学年。各地也依此制定出自己的年度校历。从此以后,9月1日开学就形成了惯例,虽然在具体时间上有些许不同,但大多数的学校都会选择9月1日这一天开学。
开学日期,为什么选定在9月1日? 今天是9月1日,年度大片《开学》正式上映!可
品品五七搞笑
2025-09-01 09:23:14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