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家族的衰落,已然拉开了序幕!根据大公报报道,李嘉诚在北京的一个项目,挂牌54

熹然说历史 2025-09-01 01:19:34

李氏家族的衰落,已然拉开了序幕!根据大公报报道,李嘉诚在北京的一个项目,挂牌54亿向外出售,一个多月竟然无人问津,据说后来李家的人专门去打听怎么回事,结果很多人的反馈是谁也不敢去接手,因为担心遭到清算。 96岁的”超人”李嘉诚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苦心经营的商业帝国会在北京遭遇如此冷遇。李嘉诚位于北京朝阳区东四环的”御翠园”项目于近日开盘,直接以7.6折的价格甩卖,一个月无人问津的尴尬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政治风险。从大公报痛批《莫天真 勿糊涂》到李泽钜被踢出特首顾问团,李氏家族的衰落轨迹清晰可见。 这个故事得从2001年说起。当年互联网泡沫刚破,北京房地产市场刚刚起步,精明的李嘉诚嗅到了机会。该项目地块由和记黄埔于2001年时以7亿元的价格拿下,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楼面价仅1750元/平方米。那时候的北京四环房价还没过万,李嘉诚这波操作堪称”抄底教科书”。 可谁能想到,拿地24年后的今天,这个项目却成了烫手山芋。在经历了22年漫长的开发周期后,该项目目前的最低拟售均价为90672.35元/平方米。这也就意味着,该项目地块的价值已经暴涨50倍。按理说,这样的升值幅度足以让任何开发商笑醒,但李嘉诚笑不出来。 2024年10月开盘时,项目均价从备案价9.8万/平直降2万,结果2025年5月又降到7万,单套直降百万,愣是没人敢接。市场反应为啥这么冷?政策风险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要知道,李嘉诚这些年的操作早被盯上了。从囤地20年分批开发钻政策空子,到2025年3月执意出售43个全球港口给美资贝莱德,哪一桩不是踩在红线边缘?尤其是巴拿马运河港口交易,直接被《大公报》点名批评是”给敌人递刀子”。 3月13日中国国务院港澳办官网转载《大公报》评论文章”莫天真 勿糊涂”,点名李嘉诚旗下香港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文章直指要害,认为这笔228亿美元的港口交易并非普通商业行为,而是美国运用国家力量的霸权行径。 这种节骨眼上,谁敢接手李家的项目?万一哪天政策收紧,资产被清算怎么办?有国资研究员直言:“这哪是正常商业决策,分明是在为资本外逃铺路。” 更要命的是,李氏家族的政治影响力正在快速消退。6月27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委任34名特首顾问团成员,其中三名为新委任成员。香港政府公布的顾问团成员名单显示,除了长和集团主席李泽钜不获续任外,其余成员均获续任。这可不是简单的人事变动,而是释放出强烈信号——李家的”护身符”没了。 想当年李嘉诚在香港呼风唤雨,如今儿子被踢出权力核心,谁还敢跟他们绑在一条船上?其实御翠园遇冷只是冰山一角。这些年李嘉诚的资本转移动作越来越明显。长和集团迁册开曼群岛,抛售内地港口资产,增持英澳基建,甚至把盈科拓展剥离出来单独运作。这种”撤退式经营”彻底寒了市场的心。 一位销售人员告诉经济观察网,御翠园项目于10月26日开盘,因降价2万元/平方米销售,引来大量客户。周末两天,每天有2000多名客户看房。但这种火爆场面很快就冷却了。随着港口交易风波的发酵,购房者态度发生微妙变化。大家都明白,在政策高压和舆论漩涡里,纸面财富随时可能变成烫手山芋。 2024年,长实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55.29亿港元,同比下降3.63%;净利润136.57亿港元,同比下降21.24%——这已是过去5年中,长实集团第三次出现净利润下滑。财务数据不会说谎,这个曾经的商业帝国正在衰落。 讽刺的是,李嘉诚当年靠囤地炒房发家,如今却被自己玩的套路反噬。御翠园所在的姚家园地块,2001年成本7亿,现在评估价超200亿,理论上赚得盆满钵满。可市场不吃这一套了,大家都看得明白。 现在的李氏家族,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漏水的巨轮。御翠园的滞销只是船头进水,更致命的是船底的窟窿——政治信任崩塌、资本信誉透支、市场信心溃散。曾经的商业帝国,如今每一步都走得战战兢兢。有人说李嘉诚是在”断臂求生”,可谁都清楚,当整条胳膊都烂掉的时候,再怎么求也回天乏术了。 从”超人”到”弃子”,李嘉诚用了97年时间。如今的李氏家族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是继续坚持商业逻辑还是回归民族大义?这个选择将决定家族最终命运。你认为李嘉诚还能东山再起吗?在国家利益与商业利润的博弈中,企业家该如何选择?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0 阅读:313

评论列表

用户12xxx55

用户12xxx55

2
2025-09-01 08:43

小编又来蹭李嘉诚流量,猪脚饭才吃得上。李家衰落,小编很快就成了中国首富,十年之内成为世界首富。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