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艺不卖身,不爱音乐的人别来了”。一言既出,众皆哗然,仿佛热油锅里泼冷水,劈啪作响,竟把他多年之亲民宝镜炸得粉碎。 我向来以为,明星与粉丝,不过是舞台上的戏子与台下的看客,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然而今时今日,看客们却不再满足于远远地拍手叫好,他们要买票,要握手,要合影,要零距离接触,要把爱豆每一根汗毛都绘画到手机屏幕里,仿佛只有这样,才值回自己的票价,才算不枉此生。于是,便有了VIP票与普通票的差别——1500与910,虽然一纸之隔,却隔出了云端与尘埃。 有朋君大约是气急了吧,竟把“卖艺不卖身”这等旧社会戏子的苦话也搬了出来。这话若放在百年前,戏园子里的小叫天们听了,怕是要苦笑着点头;可放在今日,便成了“嫌弃穷人”的铁证。粉丝们愤怒了:你既设了VIP的门槛,又怪我们为何不买VIP的账,岂非“又当又立”? 我想,有朋君的错,不在于他分了票价,而在于他竟敢把“卖艺”这件事当真了。他以为自己是来唱歌的,却不知粉丝们是来“追星”的。唱歌是附赠,合影才是本体;音乐是幌子,那张脸才是信仰。于是,当他板起面孔说“这是音乐会,不是合影会”时,便像戏班子里突然跳出一个老生,一本正经地念起《论语》,台下的看客自然要哄笑倒彩。 粉丝们自然也有道理:我们花钱买票,便是你的衣食父母;父母想多看孩子一眼,孩子竟说“卖艺不卖身”,岂非不孝?况且,VIP的合影便不算“卖身”,普通票的合影便成了“狼狈同行”,这又是哪门子的道理? 有朋君后来道了歉,说“措辞不当”,又解释自己只是想办一场“纯粹的音乐会”。然而事已至此,粉丝们早已心寒,路人也早已看够热闹。他大概忘了,如今早已不是“小虎队”的时代,粉丝们也不是当年拿着磁带、贴着海报的小女孩了。他们早已学会了用钱包投票,用键盘审判,用脱粉威胁——偶像若不能提供情绪价值,便只能被情绪反噬。 戏台之上,灯光依旧璀璨;戏台之下,看客早已散去。有朋君站在台中央,手里握着话筒,脸上挂着笑,心里却大概在想:原来“卖艺”这件事,从来不是只卖艺那么简单吧。
“卖艺不卖身,不爱音乐的人别来了”。一言既出,众皆哗然,仿佛热油锅里泼冷水,劈啪
浮生若梦醒时
2025-08-31 14:47:29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