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研制原子弹时有多保密?当我国原子弹试爆成功的消息传回后,一个投身原子弹研究多

运赛过去 2025-08-30 17:24:36

当年研制原子弹时有多保密?当我国原子弹试爆成功的消息传回后,一个投身原子弹研究多年的工作人员这样问他的上级:“威力这么大的原子弹,是在哪里造的?” 参与研制的人员有几千人,从全国各地调来,包括物理学家、工程师和技术工人。这些人一到基地,就跟人间蒸发似的。家人只知道他们去了西北执行任务,具体干啥、在哪儿,全蒙在鼓里。工资照发,通过原单位转手,信件也得审查,不能透露半点风声。基地内部规矩严得像铁板一块,每个人只管自己那摊事,别的不问不打听。有个“一问三不知”的制度,有人问你干啥、在哪儿、地址多少,一律回“不知道”。这不光对外,对内也一样,上不告诉老人,下不告诉小孩,家属都得守口如瓶。结果呢,基地运行几年,没出过一次泄密事件,这在当时国际环境下,简直是奇迹。 李觉是关键人物,他1914年生在山东沂水,早年参军,从基层干起,逐步升到少将。1957年,他当上二机部核武器局局长,负责整个项目。1958年,他带队去青海选址,勘察地形,最终定下金银滩。1964年,他任九院院长,直接管基地运作。基地建好后,生产出第一颗原子弹,运到新疆罗布泊试验场。1964年10月16日,原子弹爆炸成功,相当于两万吨TNT当量,打破了西方核垄断,提升了国家地位。那时候,苏联早撤走专家,中国全靠自力更生。 爆炸消息传回基地时,大伙儿都知道了成功,但因为分工太细,有人甚至不清楚原子弹到底在哪儿组装。有一个在基地干了近十年的研究人员,就问李觉,这么大威力的原子弹,是在哪儿造的?这问题听着简单,实际反映出保密深度。每个人只负责部件,比如有人管炸药,有人管铀材料,有人管设计计算,但整体流程谁都不全懂。基地有18个厂区,铁路专用线,生产链条长,却层层把关,没人能摸清全貌。约七八千人参与,全程无泄密,这靠的就是铁一般的纪律。 基地不光保密,还得克服条件苦。高原海拔三千多米,冬天冷夏天短,物资靠外运。工人住简易房,吃苦耐劳,边建边研。原子弹部件从这儿组装,运到西部戈壁试爆。爆炸后,国家地位变了,以前西方看不起,现在得正眼瞧。氢弹接着上马,1967年成功,速度更快,证明中国技术自主。 李觉后来升核工业部副部长,继续管核事。那些研究人员,多数隐姓埋名多年,项目结束后才逐步公开身份。基地1987年撤销,部分转四川,现在金银滩成纪念地。回看这段历史,国家从零起步,靠集体力量干成大事。国际上,苏联起初帮过忙,但1959年撤专家,赫鲁晓夫态度变卦,中国没退缩,反而加速自研。这事严谨说,苏联援助有限,主要靠中国人自己钻研。 保密不光是规矩,还涉及反间谍。基地周边巡逻严,进出查证件,通信管制紧。人员筛选过硬,背景查清才进。结果,西方情报机构摸不着头脑,中国原子弹爆炸时,他们大吃一惊。美苏核垄断破了,中国加入核俱乐部,外交上多张牌。联合国地位恢复,也沾光。 如今看,原子弹成功不只军事意义,还鼓舞科技自立。早期研究者条件差,没先进设备,全凭手工计算,纸笔推演公式。九院理论部管设计,厂区管加工,协作默契。爆炸后,全国庆祝,但基地人低调,继续干氢弹。氢弹用原子弹引爆,原理复杂,中国两年多就搞定,创纪录。

0 阅读:351

猜你喜欢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