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科斯动手了!2025年8月25日,那个曾经逮捕杜特尔特的“罪魁祸首”,在风光三个月后出局! 作为菲律宾前总统的杜特尔特,2025年3月11日刚刚抵达马尼拉国际机场后,就被菲律宾警方根据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逮捕。 菲律宾政治生态长期受家族势力主导,马科斯与杜特尔特阵营间的摩擦由来已久。 杜特尔特执政时期的反毒战争引发国际争议,造成数千起死亡事件,国际刑事法院据此调查其涉嫌危害人类罪。 2025年2月10日,法院发出逮捕令,通过国际刑警组织转交菲律宾当局。 3月11日,杜特尔特从香港返国,警方在机场执行拘捕,将其移送海牙。 此行动由时任刑事调查与侦查小组主任的尼古拉斯·托雷三世主导,他协调多部门,确保程序合规。 此事件加剧国内分歧,杜特尔特支持者抗议不断,而马科斯政府则借此巩固国际形象。 托雷的角色凸显警界在政治中的工具性,反映出菲律宾执法体系的复杂性。 托雷三世生于1970年3月11日,早年毕业于菲律宾国家警察学院,是首位由该校校友出任国家警察局长的人选。 2025年5月29日,马科斯总统任命他接替罗梅尔·马比尔,6月2日正式上任。此前,他曾在萨马尔、奎松市和达沃地区担任警察局长。 2024年6月,他调任达沃地区警局代理主任,领导对阿波罗·奎博洛伊的抓捕行动。 奎博洛伊涉嫌人口贩运,警方围堵其宗教据点长达两周,于9月8日将其逮捕。托雷在现场指挥,处理信徒阻挠,确保行动推进。此经历提升了他的声誉,也暴露警界与宗教势力的冲突。 上任后,托雷推行多项改革举措。 6月5日,他启动马尼拉大都会区的五分钟响应政策,要求警员在接到911紧急呼叫后五分钟内抵达现场。此举旨在提升警务效率,但也引发资源分配质疑。 7月8日,他在外国记者协会论坛上强调逮捕杜特尔特的合法性,公开重申对前总统行动的立场。 7月23日,杜特尔特之子塞巴斯蒂安发出拳击挑战,托雷接受并转为赈灾慈善赛。赛事于7月27日在里萨尔纪念体育馆举行,塞巴斯蒂安缺席,托雷默认胜出。 此事虽为慈善,却凸显政治家族间的对峙。托雷还调整警界高层,6月19日重组五名地区局长,包括杰森·德古兹曼和罗密欧·马卡帕兹的调动。 8月6日,托雷签署命令,将副局长何塞·梅伦西奥·纳尔塔特兹调往西部棉兰老指挥官职位,与伯纳德·巴纳克互换。此举旨在优化指挥结构,但立即引发争议。 国家警察委员会于8月14日发出决议,指令托雷撤销对13名高级官员的调动,强调委员会的行政监督权。 托雷拒绝执行,坚持其重组的必要性。 此分歧升级,18名地区警长签署支持托雷的宣言,维护指挥链条。 内政部长乔恩维克·雷穆拉多次沟通,试图调解,但托雷立场坚定。此事件暴露警界内部权力平衡的脆弱性,也反映出行政干预的常态。 托雷的任期充满高调行动,却也埋下隐患。 他在2024年9月25日调任刑事调查与侦查小组主任,主导代号“追捕行动”的杜特尔特逮捕。行动涉及多机构协调,杜特尔特被捕后迅速移交国际机构。此事虽获马科斯认可,但在国内引发反弹。 托雷公开表达对逮捕的骄傲,多次在媒体重申其贡献。但他的强势作风触及委员会权威,8月18日,他声称与委员会的分歧已解决,却未提供细节。此阶段的举措虽提升警务形象,却忽略了制度约束,导致后续冲突加剧。 8月25日,马科斯总统通过执行秘书卢卡斯·贝尔萨明签署命令,立即解除托雷的国家警察局长职务,任期仅85天,成为史上最短。 纳尔塔特兹接任局长,并在克莱姆营举行交接。 内政部长雷穆拉透露,解职源于托雷越权行事,未遵守委员会指令,而非其他传闻如拒绝采购武器。托雷被置于人员持有单位,从8月28日起休假一个月,仍保留四星将军衔。 宫廷表示,可能为其提供新职位,如反腐败调查或国家调查局领导,以利用其调查专长。此变动引发警界内部讨论,也凸显总统对警务控制的直接性。 托雷在解职后通过社交媒体发声,表示无怨恨,仍愿为国家服务。56岁的他澄清自己未完全脱离警队,强调对总统决定的尊重。 公众反应分化,一些人嘲讽其为“短命局长”,另一些则分析此举旨在维护委员会权威,避免警界内斗升级。杜特尔特家族势力虽受打击,但分析指出其可能复苏,马科斯此决策或为清除潜在威胁。 从托雷的起落到杜特尔特的逮捕,这场风波揭示菲律宾权力更迭的残酷。你如何看待马科斯此举?是维护法治,还是政治算计?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看法,一起探讨这背后的深意。
英国一记者质问我国学者高志凯:“难道中国不愿意尊重国际法吗?海牙国际裁决否定了中
【4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