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悄悄关上了一扇更要命的门!在稀土还未撕完的时候,中国又加紧了另外一出口,而这个比稀土还要命。说白了,中国这是把稀土那套玩法,用到了更关键的小金属上,你卡我芯片脖子,我就攥紧你高科技产业链的命门。 这事儿得从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命根子”——小金属说起。像镓、锗、钨、碲、铋、钼、铟这些,名字听着陌生,作用却大得超乎想象。就拿镓来说,它是制造氮化镓芯片的关键材料,5G基站、新能源汽车的快充技术都离不开它;锗在光纤通信、红外光学领域举足轻重,是让信息高速传输、让热成像设备“看清”世界的幕后功臣。这些小金属,别看储量少,却串联起了从半导体到人工智能、从新能源到国防军工的庞大产业网络。 过去,在全球产业链里,中国一直是小金属的主要供应方。咱们地大物博,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开采和提炼技术也在不断进步,靠着稳定的供应和相对实惠的价格,养活了不少国外的高科技企业。但这几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一些国家在芯片等高科技领域对中国百般封锁。美国带头限制高端芯片出口,联合盟友围堵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试图在关键技术上卡住中国的脖子,让咱们的科技进步脚步慢下来。 面对这种局面,中国开始重新审视小金属的出口策略。从2023年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到2024年对锑,再到2025年将钨、碲、铋、钼、铟等物项纳入出口管制清单,这一系列动作可不是心血来潮。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出手,每一项管制措施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就是背后的支撑,目的就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 。 这一管,效果立竿见影。国际市场上,相关小金属的价格开始波动,那些依赖中国进口的外国企业慌了神。美国半导体晶圆制造商AXT公司赶忙声明,中国子公司要马上申请许可证,就怕断了原料供应,生产停滞。欧洲一些依赖中国小金属进口的企业,也开始重新评估供应链风险,四处寻找替代供应商,可谈何容易?这些小金属的开采和提炼难度大,新的供应源短时间内根本建立不起来。 对咱们国内来说,这是一次产业升级的契机。以前,我们大量出口初级小金属产品,利润微薄,还面临资源过度开发的风险。现在实施出口管制,倒逼国内企业往产业链上游走,加大研发投入,把小金属加工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像氮化镓功率器件、高端锗光纤等,不仅利润高,还能提升我国在全球高科技产业中的话语权。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也是中国在全球贸易博弈中的有力回击。你用技术封锁我,我就合理利用资源优势,维护自身发展权益。这不是贸易战,而是捍卫国家发展空间的必要手段,让那些试图打压中国的国家明白,中国有能力、有底气应对外部挑战,在科技竞争和贸易规则制定上,中国也要掌握更多主动权。在全球经济深度融合的今天,各国产业链紧密相连,谁也离不开谁。中国实施小金属出口管制,不是要切断贸易往来,而是要让全球产业链更加公平、稳定、可持续。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信息来源:新华网、中国青年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等发布的相关报道
稀土:中美缠斗出现“分水岭”。美媒消息,美国最大的稀土生产商MPMateri
【44评论】【2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