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东一名军人请假回家,但迟迟不见归队,上级领导打过去电话询问,三岁的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8-29 20:43:32

2012年,山东一名军人请假回家,但迟迟不见归队,上级领导打过去电话询问,三岁的女儿接到电话,直言:她爸爸救人淹死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沈星出生在陕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家里并不富裕,但父母始终重视孩子的教育,在黄土地上长大的他,从小就懂得勤劳和责任的意义,年少时,他常帮家里干农活,也从不落下学业,身边的邻居总说,这孩子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高中毕业那年,沈星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从此踏上了军旅之路。   军校生活节奏紧凑、训练严格,但沈星从未抱怨,他总是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离开训练场,体能训练中,他咬紧牙关坚持到底;理论学习上,他笔记密密麻麻、认真细致,他相信,只有不断磨练自己,才能更好地为国家服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青州工作,担任参谋一职,在岗位上,他依旧保持着军校时的那份认真,事无巨细,从不懈怠。   2010年,沈星再次参加选拔考试,成功考入第二炮兵指挥学院攻读研究生,他希望以更高的专业素养,在未来的岗位上做出更大贡献,求学期间,他常常往返于武汉与青州之间,为了兼顾家庭与学习,他尽量利用假期回家陪伴妻女。   2012年5月13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那天清晨,沈星起了个大早,阳光透过窗帘洒进房间,厨房里响起锅碗碰撞的声音,蔡相珍正在准备早餐,小女儿在客厅玩着拼图,沈星坐在沙发上,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想着自己即将返回武汉继续论文资料的整理,他知道,陪伴家人的时间总是太短。   为了好好珍惜这难得的假期,他提议一家人去南阳河边走走,那里风景宜人,离家也不远,换好衣服,一家人出门了,河边的柳树已经抽出嫩芽,水面闪着阳光的倒影,沈星牵着女儿的手,一路走走停停,不时蹲下来和她一起观察地上的小虫子、花朵,蔡相珍走在一旁,时不时抬头看着他们,脸上满是温柔。   他们走到一处桥边时,周围突然传来骚动,几位路人神情慌张,远处的水面上有个少年正在挣扎,沈星迅速意识到情况的紧急,他将女儿交给蔡相珍,毫不迟疑地跑向河边,没有多想,他脱下外套,跳进了还带着寒意的水中。   河水并不像看上去那样平静,春天的水流湍急,河底布满淤泥与青苔,增加了救援的难度,沈星努力向少年靠近,刚接触到他时,少年本能地抓住了沈星,两人在水中剧烈挣扎,沈星多次调整姿势,尽力稳定自己,同时稳住少年,岸上的人们开始伸出长杆,尝试协助救援,终于,在众人帮助下,少年被拉上了岸。   然而,就在众人松了一口气的时候,沈星却因体力透支、衣物吸水后变重,没能顺利上岸,脚下一滑,他再次被河水卷入深处,水面迅速恢复平静,只有岸边妻子的呼喊还在回荡,附近群众赶紧报警,请求救援。   几个小时后,救援队终于找到了沈星的身体,虽然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进行了抢救,但由于溺水时间过长,生命已无法挽回,他永远地离开了家人,年仅31岁。   沈星牺牲的消息传回部队,同事们一时间难以接受,在他们眼里,沈星是那个总愿意替别人分担任务、从不计较付出的好战友,他的牺牲带来的不仅是感动,更是一种深深的震撼。   青州这座城市被沈星的事迹深深打动,短短几天内,市民们自发组织悼念活动,追悼会当天,街道两侧站满了前来送别的人群,许多人手中拿着白菊,还有不少孩子举着写有“致敬英雄”的纸牌,蔡相珍带着女儿站在人群中,神情平静却坚定,小女孩的双眼望着那座熟悉的桥,似乎还不知道,父亲已经永远回不来了。   过不了多久,市民们提出将当时沈星跳水救人的那座无名桥命名为“沈星桥”,这一提议很快得到批准,命名仪式当天,桥边竖起了一块铭牌,上面刻着他生前的名字与牺牲的日期,后来,这里又建起了一座沈星的铜像,身穿军装,目光望向河流对岸,神情坚定。   沈星的牺牲引发了广泛关注,他被追授为“舍己救人的优秀军人”,随后又获得“时代楷模”的荣誉,他的事迹被编入中小学道德教材,成为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榜样案例,孩子们在课堂上读到他的故事,老师告诉他们,这就是生活中真正的英雄。   蔡相珍没有选择离开青州,她继续在青州二中担任美术教师,独自抚养女儿,同时照顾双方的老人,生活并不容易,但她始终坚强,每年5月13日,她都会带着女儿来到沈星桥下,在那里静静站上一会儿,她会告诉女儿,爸爸在最美的年纪,用行动守护了一个陌生孩子的生命。   信息来源:(齐鲁晚报——同学战友还原真实沈星:阳光大男孩率性真汉子)    

0 阅读:56

猜你喜欢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