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23岁女医护刘亚玲以回家探亲为由,向医院请假,谁知她居然偷偷溜到了老山战场前线,眼看探亲假就要结束,刘亚玲直接给领导写信,称自己在前线不回去了,领导得知后勃然大怒,以党性要求其回来,可刘亚玲却说:“哪怕开除我的党籍,我也不坚决回去,除非抬我尸体回去!” 刘亚玲生于1963年陕西西安长安区一个普通农家,那时候农村日子苦,她小时候被送到舅舅舅妈家寄养。舅舅舅妈没孩子,把她当亲闺女养,虽然家境一般,但他们省吃俭用供她上学。她从小就爱看书,尤其对医学感兴趣,觉得当医生能帮人摆脱病痛。1981年,她考上第四军医大学护士学校,这学校师资强,国家重点培养。她在校三年,学习刻苦,早起背书,晚上练操作,毕业时成绩全校第一。本来分配到北京301医院,那地方设备好,机会多,可她一想,前线战士伤亡大,后方医院救治总耽误时间,就递报告要求去云南陆军67医院。学校领导劝她,那边条件差,偏僻艰苦,她还是坚持去了。1984年秋,她坐火车到文山,医院离战场不远,她一到就投身护理工作,每天推车发药,照顾伤兵,看到许多人因转运延误丢命,她心里堵得慌。 到了67医院,刘亚玲每天忙得脚不沾地,病房里伤员多,她帮着换药、输液,还学统计分析战伤数据,发现死亡率高,主要是战场急救跟不上。她读过南丁格尔传记,那位英国护士在战场上救人,还发明了不少办法,她觉得前线才最需要人手。就写了七封信给领导,要求上前沿阵地。领导不同意,说她年轻女同志,危险大,不方便。她没灰心,继续在医院干活,攒假期。1986年4月,她请探亲假,说回西安看家人,批下来后,她没回家,直奔老山前线。搭军车到边境,过哨卡时,哨兵要通行证,她亮出手榴弹说这就是。到了阵地,她亮医护证,马上加入救护。那里猫耳洞潮湿狭窄,她蹲里面帮战士包扎,止血,输液。假期快结束,医院找她,她写信说留在前线,不回去了。领导气坏了,回信要求以党性服从,她回话说宁愿除党籍也不走,除非抬尸体。 刘亚玲在前线不走,医院给她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她认了,继续干。阵地条件烂,炮火随时来,她穿梭战壕,救了上百伤员。战士们叫她战地女神,她是那片战场上待最久的女兵。1987年1月拔点作战,她跟录像员上去,过封锁区臀部中弹片,自己拔出裹上,继续救25名伤员,无一死。第三天又上,20多小时不吃喝,救近40人。她总共七次上阵地,六次前沿,三次自发,14处基层点,救护数百人。一次高烧昏倒,战友抬回后方,才知她三天没合眼。战士徐良腿伤重,她及时包扎输液,保住命。四年边境生涯,她获一等功,战士们帮她申诉去处分。她不顾伤势,总是先救别人,体现了医护本职。 战事结束后,刘亚玲回第四军医大学进修,拿硕士学位,然后在西京医院烧伤整形科当主治医师。她处理烧烫伤病例,用专业帮患者恢复。工作稳定,她却没停步,2005年转业选自主择业,用积蓄和借钱,筹130万,在长安区东马坊村建沣京医院。2008年3月开业,没搞仪式,就五名医护,一级综合医院,有内科外科中医,20张床位。她回乡是为父老乡亲看病,村里人知道她回来,都来就诊。她坚持少花钱用对药,帮村民早康复。政策好,新农合报销高,但穷户剩的部分,她常免掉。退役军人、烈属、孤寡老人,她免费治,从不拒人。 沣京医院虽小,刘亚玲带它专业化,引现代医疗到乡村。周边村民生病不用跑城里,家门口就行。她穿布鞋走村串户,量血压配药,帮老人换药。医院常亏损,她用退役金补,从不抱怨。2013年央视找最美乡村医生,她从上千线索中入选十大之一。获奖后,她没变,继续低调行医。乡村医疗弱,她用经验填补,教村民预防病。她的选择影响周边,更多人重视基层卫生。她一生从战场到乡村,始终救人第一,获战士和村民敬重。 刘亚玲事迹传开,激励许多年轻人投医护。她从普通农家女,到战场英雄,再到乡村医生,路子接地气。别人选舒适,她挑难的,体现了责任心。她的坚持,让人看到医者仁心在哪都发光。战地四年,她救命无数,乡村十年,她守健康。她不求名利,只做实事,值得学。
1986年,23岁女医护刘亚玲以回家探亲为由,向医院请假,谁知她居然偷偷溜到了老
琉璃映月情
2025-08-29 20:05:5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