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世界500强高管被裁,转身面试国企,笔试第一却被“关系户”挤掉,他一封邮件掀翻面试官,最终逆风翻盘】 2024年5月,我收到了来自新加坡总部的“重组大礼包”: ——“感谢你15年贡献,即刻生效。” 年薪180万、股票期权、全球商务舱,一夜之间清零。 42岁,家里两个娃,房贷还剩17年。 我把简历扔进猎头市场,发现所有HR都在说同一句话: “哥,你这年龄,外企超编,民企嫌贵。” 于是,我盯上了老家省会刚挂牌的“省交投集团”——正厅级国企,公开招聘投融资中心总经理,公告里白纸黑字: “笔试+面试,择优录取,欢迎社会各界精英。” 6月1日,全省统一笔试。 考场设在财经大学旧校区,我旁边坐满了95后。 题目刁钻: - 请计算10年期超短融在LPR+120bp下的久期缺口; - 结合“交通强国”写一份REITs路演PPT大纲。 我写完最后一页,才发现手在抖。 两周后放榜:147人报名,我86.5分,第一名,领先第二名9分。 面试那天,我穿了十年前的藏青西装。 主考官是集团副总赵总,分管人事,传闻是董事长外甥。 他只问了我两个问题: 1. “你在外企做得好好的,为什么来国企?” 2. “如果组织把你派去县里的收费站锻炼两年,你愿意吗?” 我答得中规中矩,最后公布成绩是写了个“B”。 6月25日,官网公示: 拟录用——笔试第7名,某市城投公司副总,32岁,姓赵。 我,笔试第一,综合成绩“差0.2分”,落榜。 我不服,申请成绩复核,被告知“程序合规”。 夜里,我请大学师兄吃饭——他在省审计厅。 三杯茅台下肚,他给我看一段微信聊天记录: “赵总,这次面试题提前给侄儿了吗?” “放心,论述题我亲自改的,答案都背熟了。” 配图是一张面试题截图,时间显示在面试前48小时。 我把聊天记录、公示名单、评分表、面试录像片段(师兄用个人关系调出)全部打包,写成PDF: 《关于省交投集团2024年公开招聘涉嫌泄题的实名举报》 收件人:省纪委监委、省国资委、省委组织部。 附件命名:证据1、证据2……证据17。 7月3日,周一,官网公告突然撤下。 7月4日,省纪委进驻交投集团。 7月8日,赵副总停职。 7月10日,集团发布补录公告:因“程序瑕疵”,面试环节作废,重新组织。 第二次面试,主考官换了省国资委副主任。 这一次,他们问的是: “如何盘活400亿存量高速资产?” 我把15年ABS、REITs、Pre-REITs的实操案例拆开揉碎, 最后说:“让路产变股权,让收费权变现金流,让投资人看见未来30年的确定收益。” 8月1日,公示结束。 我以笔试86.5、面试90.2,总分第一,正式被录用。 报到那天,我在电梯里遇到赵副总,他正抱着纸箱。 他看了我一眼,我点点头,谁也没说话。 入职第一周,董事长亲自找我谈话: “我们需要既懂国际规则又懂中国国情的复合型人才,你来得正好。” 我把工牌挂在胸前,想起15年前第一次踏进外企时,也是这样的夏天。 我把这段经历发在朋友圈,只写了一句: “如果世界给你关上一扇门,别急着哭,先检查门闩—— 有时候,门是被人反锁的,你得自己拿钥匙。” 有人问我那把钥匙是什么? 我回复: “是15年专业训练给我的底气, 是42岁还敢重头再来的勇气, 更是相信规则终究战胜潜规则的信念。” 大学同学 老韦,本是外企国管,奈何公司经营出现问题,撤销在国内的投资,国内的公司所有人员全部裁员,老韦也是其中之一。 为了稳定,刚好看到地方国企招聘高管,自己的学历和要求都符合,没想到遇到潜规则,刚好自己的遇到贵人,最后反击。 这是老韦在同学聚会时跟我分享的经历,我觉得现在这种形势,很多国企的领导想方设法把自己的亲戚弄进自己的单位。 符合了那句“好的单位都是靠血液传播” 可就是好的单位却缺乏监管,有能力的人却被关系挡在门外,这就是为什么国企常年亏损的原因,所以,现在需要加强监督,把优秀的人才引起企业,做到良性发展。
文科生看见都头疼的题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