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灯法师圆寂那天,成都市街头照常热闹。没有僧侣敲钟,没有香火缭绕,没有掌门法号亲自送行。他87岁去世,没一个少林寺僧人前来悼念。连山门都没来块花圈。他曾在电视上展示“二指禅”,被称为少林活佛,红遍大江南北,几十年被奉为武林神话。可到了最后,连最基本的同行礼数都被一刀切断。 1989年1月10日,海灯法师在成都人民医院圆寂,终年87岁。 尽管他曾在电视上展示“二指禅”,被称为“少林活佛”,红遍大江南北,但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少林寺没有派任何僧人前来悼念。 这位曾经名噪一时的“少林宗师”,最终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 1902年8月19日,四川江油重华镇的一个贫困裁缝家庭迎来了一个男婴,取名范靖鹤。 这个孩子的人生从一开始就充满了艰辛。 5岁时,母亲因病离世,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 然而,命运却没有垂青他,反而接连而至。 范靖鹤11岁时,继母也离开了人世。 而当地恶霸觊觎他家房产,指使打手毒打父亲范绍安,致使父亲常年卧病在床,5年后含恨而终。 一系列的遭遇,让这个少年早早尝尽人世冷暖。 他立志习武报仇,7岁时就开始随舅父薛久志练拳习武,展现出了过人的武术天赋。 9岁时,他已熟练掌握“朝天腿”,动作敏捷利落。 14岁考入绵阳师范,1923年毕业后,他回到家乡重华镇小学任教半年,但内心渴望更广阔的天地。 在成都求学期间,他先后考取四川大学和法政大学,但因家境贫困,学业难以为继,只好转入公费的四川省警监专门学校。 在学校里,他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练习拳脚,打下了坚实的武术基础。 范靖鹤利用课余时间遍访名师,常常前往成都中山公园和城隍庙,为打拳弄棍的游医收拾器械、帮忙做事。 凭借这份热忱与执着,他得到了少林武僧汝峰的赏识。 1926年,范靖鹤应汝峰之邀前往峨眉,在那里学习了“虎爪功”、“金刚锤”、“少林易筋经”等功夫。 武术的殿堂正式向他敞开。 之后,他又随汝峰前往荣经县飞龙寺、回龙寺,会见了游方僧人云禅和尚和丹岩老人,学习了内外桩功以及各种少林器械套路,武艺愈发精湛。 1929年,经川军二十八军教官王体泉介绍,范靖鹤向全真道龙门派朱智涵道长学习少林外家拳,掌握了“七八连丝”、“九步连环”等多套少林功法。 也就是从这时起,他开始接触并修炼“一指禅”这项对指力和身体平衡能力要求极高的绝技。 为了修炼“一指禅”,他日复一日地进行着枯燥又艰苦的训练。 1931年,在少林游僧的激励和家乡邱圆和尚的介绍下,范靖鹤前往成都昭觉寺,拜智光大师为皈依师、剃度师,正式削发为僧,法名海灯。 皈依佛门后,他常去新都镇静庵和成都昭觉寺习武、研究佛学。 1936年,他身兼昭觉寺佛学院国文老师和国文教师,因深厚的学识和精湛的武艺,获得了“法师”的称号。 海灯法师的人生经历愈发丰富,一开始他隐居在绵阳万寿寺。 1939年,出任梓潼大庙山住持和梓潼县佛教协会理事长。 在弘扬佛教的同时,他刻苦钻研近一千册佛学书籍和百家著作,还学习医学,对《地藏经》、《金刚经》、《大藏经》等经书以及《列子》、《管子》等百家著作都有深入研究1。 1946年,他在少林达摩洞面壁七日的事迹传开,佛门中渐有"铁僧"美誉。 但此时他仍只是个寻常武僧,直到1979年那个改变命运的秋天。 1979年9月,香港长城电影公司拍摄《四川奇趣录》,导演特邀他在新都宝光寺表演“二指禅”。 镜头前,77岁的老人以二指撑地倒立,身姿如松。 演示"童子功"时,筋骨柔韧胜似少年。 影片上映后全国轰动,让他的武技首次为大众所熟知,从此声名远扬! 海灯法师的影响力在1980年代达到顶峰。 1984年春节,他应中央电视台之邀,出演春节联欢晚会。 紧接着1982年《少林寺》电影热映,有弟子在报刊发文称海灯为"少林正统传人"。 北京晚报连载《海灯法师传》,电视台拍摄专题片,美国侨团邀请巡演。 短短三年间,这个老僧被推上神坛。 随着名声大震,争议也随之而来。 纪录片摄影师李震寰道出真相,当时拍摄海灯法师“二指禅倒立”时,因他年事已高,脑血管硬化,走路都需人搀扶,剧组是偷偷用绳子吊住他的脚才完成拍摄的。 最致命的是,少林寺公开声明查无此僧。 1985年,记者敬永祥发文揭露表演内幕,海灯弟子将其告上法庭,官司持续四年,直到法师圆寂仍未完结。 1月10日,海灯法师因患胰腺癌在成都圆寂。 然而,少林寺未发唁电,佛协未致悼词。 尽管他的身份存在争议,但海灯法师的一指禅在武术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它激发了无数武术爱好者对这一绝技的探索和挑战! 主要信源:(扬子晚报——海灯法师为授武 生前曾三“顾”泰州城)
海灯法师圆寂那天,成都市街头照常热闹。没有僧侣敲钟,没有香火缭绕,没有掌门法号亲
炎左吖吖
2025-08-29 09:41:14
0
阅读: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