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 周二晚上启动了其巨型超重型星际飞船火箭的第 10 次试飞,这是一项里程碑式的任务,旨在展示今年早些时候发生三起灾难性故障后的修复和升级。 周二晚上的得州南部发射场,跟平时完全不一样。天刚擦黑,发射台周围的临时棚里就坐满了人,有SpaceX的工程师,还有不少来看热闹的航天迷,手里攥着咖啡杯,眼睛都盯着那根120米高的大火箭。 这玩意儿已经在台上待了两天了,24号本来要飞,结果地面管子漏了液氧,只能喊停;25号又等到倒计时剩40秒,突然刮起一阵怪风,又给摁下来了。 连着两次推迟,连平时爱在推特上咋咋呼呼的马斯克,这回都没咋吭声,就偶尔在控制中心后台晃悠,瞅着屏幕皱眉头。 直到26号傍晚,广播里终于传来“准备点火”的声音。先是发动机嗡了几声,接着就跟炸雷似的,那股劲儿把地面都震得有点晃,火箭慢悠悠地往上爬,越飞越快,很快就成了夜空中一个小亮点。 现场的人先是愣了两秒,然后突然就喊起来了——要知道,今年这星舰可是栽了三次大跟头,1月份那次飞一半就失联了,找都找不着; 3月份更惨,尾部发动机突然“炸了个小火花”,直接解体;5月份第九次试飞更邪乎,助推器刚分离就爆了,飞船也失控了,最后连残骸落哪儿都不知道。 那时候好多人都嘀咕,这星舰到底行不行啊,别到最后成了个烧钱的玩意儿。 但马斯克的团队还真没撂挑子。这俩月他们几乎没怎么歇,光改那个助推器发动机就磨了好几天。 这次试飞,他们还特意留了个小挑战——等助推器往回飞、快着陆的时候,故意把中间一台发动机关掉,看看旁边备用的能不能顶上来。 一般航天公司都不敢这么干,怕出岔子,但SpaceX就这脾气,非得在试飞里找问题,不然总觉得不踏实。 这次飞起来之后,还真比前几次顺多了。大概两分多钟的时候,火箭下头的“超级重型”助推器跟上头的飞船就分开了,跟俩零件卡得正好似的,一下就脱开了。 助推器没往发射台回,而是往墨西哥湾飞,快到海面的时候,居然在水上飘了几秒,然后才稳稳砸进水里,落点跟计划的就差了几米,现场看的人都拍起手来。 再看上头的飞船,一个劲儿往天上冲,很快就钻进了预定轨道。紧接着就干了两件大事:先是把8个跟星链卫星差不多大的“模型”一个个推了出去,这是在试将来能不能批量送卫星; 然后又在太空里点着了一台“猛禽发动机”——这玩意儿关键得很,要是不点,飞船返回大气层的时候就没法调整姿势,之前好几次失败就栽在这上面。 最让人手心冒汗的还是返回的时候。直播画面里能看着飞船外头的隔热瓦掉了几块,有人在旁边“哎呀”了一声,结果没想到,整个飞船居然没散架,穿过大气层的时候,尾焰的颜色都对得很,最后“扑通”一声砸进印度洋里,溅起来的水花在镜头里都看得清清楚楚。 控制中心里一下子就炸锅了,有人拍桌子,有人抱在一块儿喊,连马斯克都笑着拍了拍旁边工程师的肩膀,发了条推特就仨字:“干得好!” 其实这次成功,不光是SpaceX自己松了口气,NASA那边估计也踏实多了。之前就说好,星舰要帮NASA的“阿尔忒弥斯”计划送宇航员上月球,2026年就要用,要是星舰一直出问题,这事儿就得往后拖。 而且这次试飞还收集了不少数据,比如太空里怎么加油、返回的时候怎么保护飞船,这些都是将来往火星送东西的关键——马斯克一直说,想把几百万吨物资运到火星,现在看,总算摸着点门道了。 当然,难搞的事儿还多着呢。比如这次飞船虽然溅海里了,但怎么让它完好无损地落回地面,还能再用; 还有那个隔热层,马斯克说要做“能反复用的”,现在看来还得改;太空加油更是刚起步,下次试飞还得接着试。 但跟之前比,这次至少证明,之前改的那些地方都管用,不是瞎折腾。
今年美国的航天发展绝对是突飞猛进,除了马斯克的SpaceX猎鹰火箭/猛禽发动
【10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