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美军俘虏了一个17岁的志愿军战士,美军用电话线把他捆住,连夜拉去领赏,可他们做梦都没想到,眼前这个瘦小的中国少年,马上就要把他们的阵地搅得天翻地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1年的朝鲜大水洞,夜色沉沉,山谷中弥漫着火药味,志愿军130团2连刚刚打完一场恶战,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接到命令,要连夜插到敌人背后配合突击。 这个时候,一个年仅十七岁的通讯员常同茂被命运推到了战场的正中央,他的任务本只是传递命令,可在那一夜,他的人生彻底改写。 在接近一个村庄时,他意外落入美军手里,两名敌兵用电话线把他的双手反绑,推搡着要押他去领赏,对方觉得捉到一个瘦小的少年不费吹灰之力,心里满是轻视。 黑夜的山道上,他们边走边说笑,完全没把眼前的俘虏放在眼里,常同茂低着头,表面一副顺从模样,心里却在悄悄试探捆绑的松紧。 随着身体的晃动,那电话线的结逐渐松开,他心跳如鼓,却不露丝毫异样。 终于在一个陡坡边,机会来了,敌人脚下一滑分了神,他猛地挣脱束缚,手中掏出那颗早已准备好的手榴弹,火光一闪,爆炸震裂山谷,两名美军瞬间倒在地上,短短几秒钟,猎物变成了猎手。 大多数人若是死里逃生,一定会第一时间离开险地,但常同茂没有,他扛起缴获的武器,折返枪声最密集的方向,他清楚,战友们正陷入危局。 当他重新回到阵地时,眼前的一幕让人心痛:大批战士倒在血泊中,呻吟声夹杂在机枪的轰鸣里,火力封锁得极紧,负伤的战友根本撤不出去。 他立刻行动,把几名伤员安置在隐蔽处,然后凭着冷静的判断设计了一场混乱,他悄悄朝另一侧的敌军阵地开火,子弹呼啸过去,在漆黑中激起火花。 美军之间沟通不畅,本就紧张,再加上夜战视线有限,很快误以为对面是敌袭,两队人马竟然互相开火,枪声此起彼伏,喊叫混杂成一片,常同茂趁乱背起伤员,带着他们摸进山林,在黑暗里寻找生路。 他本可以就此撤离,但心里始终放不下前线的局势,继续向敌后探去时,他意外发现一处半地下建筑,周围地形隐蔽,里面摆着地图、电台和文件。 凭着通讯员的敏锐,他一眼认出这是敌军的指挥所,此时美军军官正前出督战,屋里空无一人。 角落里放着一箱未拆封的手榴弹,他毫不犹豫,抱起几颗退到门口,接连投掷进去,连续的爆炸声在山谷中回荡,火光冲天,电台被摧毁,地图烧成灰烬,美军的指挥中枢在几分钟内彻底瘫痪。 战局混乱后,他并没有停下,而是像一头孤狼一样穿梭在山岭之间,哪里有碉堡,就投掷手榴弹将其炸毁;哪里有敌兵集结,就冷枪扰乱。 他的身影忽隐忽现,让敌人惶恐不安,没有人知道究竟有多少人在袭击他们,美军被搅得晕头转向。 黎明前的山谷最为寒冷,也最为紧张,常同茂带着几名伤员准备撤回时,碰上一小队美军围捕,敌人端着刺刀逐步逼近,几名伤员几乎绝望,他从掩体后跃出,手榴弹在空中划出弧线,爆炸声让敌人阵脚大乱。 紧接着,他举着缴获的冲锋枪,气势逼人地冲了上去,直接将枪口抵住一名军官的胸膛,气氛骤然冻结,剩下的美军士兵丧失了斗志,纷纷丢下武器投降,七个俘虏就这样在他的枪口下低下头。 当他带着俘虏和伤员一步步走回阵地时,天色已经泛白,战友们看到他从浓烟与血火中走出,几乎不敢相信。 这个瘦弱的少年,在一夜之间歼敌三十余人,炸掉五座碉堡和一个指挥所,还救出了三十多名战友,那一夜,他以一己之力搅乱了整个敌军防线。 志愿军总部得知此事后,为他记下特等功,朝鲜方面也为他授勋,他的名字被写进军史,成为单兵作战的典范。 可常同茂自己却很平静,他把这一切归功于战友,是他们给了自己勇气,他从未刻意渲染过那一夜的经历。 常同茂的故事让人心头发紧,他当时不过十七岁,身高不足一米七,却在生死一线间展现出非凡的胆识和智慧。 敌人以为抓到的是一个无害的少年,没想到他像一颗炸雷,把整个阵地搅得天翻地覆,这就是志愿军战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深沉的信念,平凡中孕育出的伟大。 这样的传奇并非凭空出现,它诞生在最残酷的战争里,面对死亡,他没有选择退缩,而是把责任与担当扛在肩上,正因如此,他的名字才在历史中熠熠生辉。 今天再读他的事迹,依旧让人心潮澎湃,常同茂用一夜的壮举告诉世人,即使是最年轻的士兵,也能在战火中迸发出撼动天地的力量。 信源:解放军报——永不褪色的番号:志愿军第15军老兵口述实录
1951年,美军俘虏了一个17岁的志愿军战士,美军用电话线把他捆住,连夜拉去领赏
如梦菲记
2025-08-28 15:21:58
0
阅读: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