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的一天,张爱玲的心情特别好,给弟弟张子静泡了一壶红茶,笑眯眯地说:“有一个外国男人请我去跳舞。” 1944年的张爱玲刚刚24岁,凭借《沉香屑·第一炉香》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这一年一个名叫胡兰成的男人读到了她的小说《封锁》,被文字深深震撼,执意要登门拜访这位年轻的女作家。 胡兰成当时39岁,担任汪伪政府宣传部政务次长,初次见面时,身材高挑、性格内向的张爱玲与他想象中的才女形象截然不同,但两人一聊就是五个小时,从文学谈到艺术,从人生聊到哲学。 胡兰成说出了那句后来广为流传的话:“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八个字准确概括了张爱玲作品的精神内核,也让从小缺乏理解的张爱玲找到了知音,张爱玲的童年并不幸福,母亲长期旅居欧洲,父亲再婚后对她态度冷漠,甚至曾经动手打过她。 恋爱让张爱玲的创作进入了高产期,1943年到1944年间,她接连发表了《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代表作,她还亲手写下“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连同照片一起送给胡兰成。 1944年8月,两人在上海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张爱玲亲手写下婚书:“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份婚书没有任何法律效力,但在张爱玲心中,这就是她对爱情最郑重的承诺。 好景不长,1944年底,胡兰成因为政治原因逃到武汉避风头,在那里他很快与一个17岁的护士周训德同居,1945年,胡兰成又逃到温州,在当地与寡妇范秀美发展出新的关系。 1946年,张爱玲千里迢迢赶到温州看望丈夫,却发现他正和范秀美过着夫妻生活,当时的场面想必很尴尬,张爱玲什么都没说,住了几天就回上海了,但这次温州之行彻底改变了她对这段婚姻的态度。 1947年6月,张爱玲寄出了那封著名的分手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彼惟时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 更让人震惊的是张爱玲在信中还附上了30万元稿费,这笔钱在当时是什么概念?足够在上海买下两套像样的洋房,张爱玲当时的稿费是每千字20—50元,30万元相当于她600万到1500万字的稿费收入。 为什么要给这么多钱?外人很难理解张爱玲的想法,有人说这是她清高的表现,不愿意与胡兰成有任何经济纠葛,也有人认为这反映了她内心的矛盾——既要决绝地分手,又不忍心看到曾经的爱人陷入困顿。 这段感情对张爱玲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仔细读她后期的作品会发现,男性角色往往自私懦弱,缺乏担当,比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佟振保,表面温文尔雅,内心却贪慕虚荣,对两个女人都不负责任。 分手后的张爱玲再也没有轰轰烈烈地爱过,1955年她远赴美国,1956年与作家赖雅结婚,但这更像是为了生活的安稳,而非激情的爱恋,赖雅比她大29岁,婚后不久就中风瘫痪,张爱玲照顾了他多年直到他去世。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这段感情是她人生的分水岭,恋爱前的她虽然看透人性,但内心还保留着对爱情的幻想,分手后她彻底成了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再也不相信童话般的爱情。 信源: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得失论[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这是鲁迅的真实照片。第一次知道,鲁迅特别矮,150厘米多,连160都不到。照片中
【112评论】【10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