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林徽因90岁的母亲去世,晚景凄凉,身边无儿无女,只有一个女婿的续弦林

历史趣闻社 2025-08-14 04:26:07

1972年,林徽因90岁的母亲去世,晚景凄凉,身边无儿无女,只有一个女婿的续弦林洙。临终前她对林洙说道:“我一生中经历了两件大事,一是给自己51岁的女儿送终,二是几年后给女婿送终。而为我送终的却是女婿续弦。” 林徽因,1904年出生在杭州,家里背景不简单。她的父亲林长民是清末民初的政治家,叔叔林觉民更是辛亥革命的烈士。她从小就聪明过人,1916年上了培华女子中学,1918年认识了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1920年,她跟着父亲去了伦敦,开始接触建筑学。1924年,她和梁思成一起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建筑设计。1927年,两人回国后一头扎进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成果丰硕。她不仅学术上厉害,文学上也有名,比如那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可惜,1955年她因肺结核去世,才50岁,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留下了梁思成和年迈的母亲何雪媛。 梁思成,1901年出生在日本东京,父亲梁启超是清末维新派的领军人物。他1915年进清华学校,1923年毕业后去美国留学,跟林徽因在那儿相识,感情特别深。1927年,他俩结婚后回国,先在东北大学教书,后来去了清华大学,一心研究中国建筑史,算是开了这个领域的先河。林徽因去世后,他一个人带着孩子,还要照顾岳母何雪媛,日子过得挺艰难。1962年,他跟林洙结婚,外界议论纷纷。1972年1月9日,他在北大医院去世,享年70岁,留下林洙和何雪媛相依为命。 林洙,1928年出生在福建福州,原名叫林沫。她早年在燕京大学读书,1953年进了清华大学建筑系资料室工作。1958年,她离婚后被安排到梁思成身边帮忙。那时候梁思成快60岁了,又要教书又要研究,还要照顾病弱的何雪媛和两个孩子,实在忙不过来。林洙帮了不少忙,慢慢地俩人关系变近了。1962年,他们结婚了,但很多人不看好,甚至梁思成的朋友和同事都反对。她顶着压力,接手照顾何雪媛,还帮梁思成整理工作。后来梁思成去世,她又独自照顾何雪媛直到老人离世。 何雪媛,1882年出生在浙江嘉兴,家里是小商贩出身。她14岁就嫁给了林长民做续弦,生了林徽因一个女儿,另外两个儿子早早夭折了。她不识字,脾气也不好,跟林长民关系一直冷淡。林徽因1955年去世,对她打击特别大,性子变得更孤僻。梁思成尽量照顾她,但自己身体也不好,后来林洙接过了这个担子。1972年,她在清华园北院的平房里去世,90岁,身边只有林洙。 林洙跟梁思成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没少挨骂。梁思成比她大27岁,又是林徽因的丈夫,很多人都觉得这段婚姻不合适。梁思成的朋友和同事公开反对,认为林洙“插足”了这个家庭。但事实上,林徽因去世已经7年,梁思成那时候孤身一人,林洙的出现多少给了他支持。她不仅帮着料理家务,还参与整理梁思成的学术资料。不过,外界对她的非议一直没停过,有人觉得她是为了梁思成的地位和名声才结婚的。 1972年梁思成去世后没几个月,何雪媛也走了,林洙一下子失去了两个亲人。她没再婚,搬到一个小房子里住,桌子上全是梁思成留下的手稿和图纸。她每天早起,点着台灯,一字一句校对整理,最后编成了《梁思成文集》和《梁思成建筑画集》。这些书耗了她好几年心血,也让梁思成的学术遗产流传下来。她用毛笔抄写,整理图纸,干得特别认真,谁也不能否认她在这方面的付出。 2004年,林洙出了本书,叫《梁思成、林徽因与我》,讲了她跟梁思成的婚姻。她写了很多自己的经历,但对林徽因的建筑成就提得很少,大家看了觉得她有点“抢功”,批评她只顾讲私人感情,忽略了林徽因的贡献。更让人不爽的是,她还打算拍卖梁思成和林徽因的遗物,包括手稿、书信和《营造法式》这些珍贵东西,估价好几百万。她把东西收拾好送拍卖行,但清华大学出面拦住了,没让她卖成。这事儿让她名声更差了,有人说她眼里只有钱。 林洙晚年一个人住在北京,日子过得挺简单。她常翻老照片,想着跟梁思成的日子,还一直在整理他的遗稿,直到身体不行了为止。她确实为梁思成的学术传承出了力,但也甩不掉外界的质疑。有人说她照顾梁思成和何雪媛是尽责,有人觉得她后来拍卖遗物的行为太自私。她到底是个啥样的人?不好一概而论。 林洙的婚姻和她后来的选择,吵了几十年也没个定论。她是真心为这个家付出,还是有啥别的想法?何雪媛临终那句话,又让人觉得有点心酸有点讽刺。你们咋看这段故事?林洙是责任感强还是另有目的?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一起挖挖这段历史的复杂味儿。

0 阅读:106

猜你喜欢

历史趣闻社

历史趣闻社

社内趣闻,笑看历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