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现在尴尬吗?最近泽连斯基一直在得罪中国,但他又表示未来5年,每年要生产1000万架无人机。要知道,其中稀土和零部件基本都离不开中国,到时候泽连斯基又该如何向中国采购呢? 据媒体8月21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一次记者会上表示,乌克兰不需要中国作为安全保障国,并抱怨中国在2014年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及2022年俄乌冲突中未起到积极作用。 然而,话音未落,他就和美国共同发布了一项价值500亿美元的无人机合作计划,目标是从明年开始,每年量产1000万架无人机。 这一计划听起来雄心勃勃,但实际上却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瓶颈,要知道,无论是制造无人机所需的稀土材料,还是精密零部件,目前全球大部分产能都集中在中国。 具体来说,稀土元素如镝、铽,是制造高性能永磁电机的关键,而中国掌控着全球近70%的稀土开采和超过85%的稀土精炼能力。没有这些材料,乌美合作的无人机恐怕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并且,泽连斯基对中国的指责并不是第一次,早在2024年,他在新加坡和菲律宾访问期间,就多次发表对华不友好言论,甚至与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一起表达对中国的不满。 但每次激烈批评之后,乌方官员往往又私底下传递出希望与中国继续保持经贸合作的信号。这种反反复复的态度,让人觉得缺乏一致性和长远考虑。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一直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推动政治解决。 事实上,中国不仅是乌克兰的重要贸易伙伴,还多次向乌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包括急需的发电机、医疗物资和防寒装备等。可以看出,中方并没有因为泽连斯基的言论而切断对话或合作渠道。 但现实往往比外交辞令更加复杂,现代无人机不是普通商品,其制造依赖完整的产业链和稳定的材料供应。中国从稀土开采、提炼到电机设计、芯片集成,都已形成成熟高效的体系。 相比之下,乌克兰的工业基础自冲突以来遭受严重破坏,许多工厂缺乏原材料和生产能力,就连很多基础零部件都需从国外进口。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近期加强了对无人机相关物项的出口管理。自2025年8月底起,高性能电机、稀土材料等被列入两用物项管制清单,出口企业需提交最终用户证明。 这意味着,如果乌克兰无法保证这些材料仅用于民用,就很难直接从中国采购。即便通过越南、印度等第三方渠道购买,成本也会大幅增加,交货周期更长,甚至可能面临供应中断的风险。 这些限制不仅影响乌克兰,实际上也反映出全球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困境,在关键矿产和高科技零部件上对中国的依赖很难在短期内改变。 美国和欧洲多年来一直试图构建去中国化的供应链,但进展缓慢。稀土开采和加工涉及严重的环境和技术门槛,不是光有资金或政策就能迅速解决的。 所以,泽连斯基的千万无人机计划,更像是一个政治口号,缺乏扎实的工业基础作为支撑。 如果没有稳定的稀土供应和关键零件来源,所谓量产最终可能只能依靠零星组装和进口拼凑,难以形成可持续的军事或工业能力。 而真正为此买单的,可能是乌克兰本国的经济和民众。持续冲突已让该国失去大量劳动力和工业设施,如果外交上的反复进一步导致经贸合作受阻,战后重建将更加举步维艰。 从更广的角度看,国家之间打交道,终究不能脱离实际。政治言论或许可以煽动情绪,但资源和供应链才是实实在在的约束。 一国要想真正实现技术自主或产业独立,必须付出长期努力并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不是靠一两个合作协议或外部援助就能解决的。 对中国而言,其稀土和制造业优势是经过数十年持续投入和积累所形成的。它不仅源于自然资源,更来自整个产业链的紧密配合和技术迭代。 也正因如此,即便面临外部压力,中国仍在全球关键物资供应中扮演着难以替代的角色。 国家之间可以有分歧,但也存在共同利益。真正成熟的外交,是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不回避现实需求,从而在复杂局势中为本国争取最大空间与机会。 参考资料: 泽连斯基:乌美计划未来五年每年生产1000万架无人机——新华网2025-08-21 泽连斯基称“不需要中国提供安全保障”,外交部回应——湖北发布2025-08-22 泽连斯基乱说中国,到底什么目的?——新民周刊2025-08-23
泽连斯基现在尴尬吗?最近泽连斯基一直在得罪中国,但他又表示未来5年,每年要生产1
初六睡不醒社会
2025-08-27 21:02:26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