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因为我军优待俘虏的政策,两个日本军官有恃无恐,竟然还敢出口辱骂我军士

世界今若在 2025-08-27 14:28:23

1938年,因为我军优待俘虏的政策,两个日本军官有恃无恐,竟然还敢出口辱骂我军士兵,一名战士直接将一名俘虏刺伤。排长肖万世揽下全部责任,结果被撤职。他气不过,于是对着一名战士说道:“今天晚上打鬼子!”   1938年,抗日战争正值最艰难的时刻。日军自卢沟桥事变后步步推进,北方大片国土沦陷。   八路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同时严格执行“优待俘虏”政策,试图瓦解敌军士气。   这项政策由中共中央明确提出,要求红军官兵尊重俘虏生命、给予基本人道待遇,意在从精神层面动摇日本兵的战斗意志。   可是,政策归政策,现实却远比纸面复杂。就在这次押解俘虏的过程中,一些被俘日军军官依旧态度嚣张。有人口出狂言,甚至鼓动同行的战俘趁机反抗。   负责看押的年轻战士,在长期的战斗与亲人牺牲中积攒了满腔仇恨,终于在辱骂声中失控,用刺刀刺伤了其中一人。   肖万世回队后听完汇报,只说了一句:“是我没管好。”随后,他将全部责任揽到自己头上。   在八路军严明的纪律面前,优待俘虏是红线。即便这一枪是出于情绪失控,也不能逾越军纪。   肖万世被撤职的决定很快下达。他没有申辩,只是点头接受。但这口气,他实在咽不下。谁能理解他的愤怒?谁又能体会他的隐忍?   就在一年前,1937年冬,肖万世的家乡,河北邢台西由村被日军焚毁。父母、妹妹以及全村百余人惨死于屠刀之下。两个哥哥,一个被打死,一个至今下落不明。   肖万世从废墟中爬出,背着尸体走了十里地,才找到一处可掩埋的荒地。他发誓:“不杀够百名鬼子,不算报仇。”   这场家仇国恨,早已刻进他的骨血。那天夜里,他带着一名老兵,摸黑潜入附近一个日军据点。两人身上只带了三颗手雷和两把大刀。   他们趁着夜色,绕到敌营后方,从厕所口翻入。日军毫无防备,多数人还在熟睡。肖万世没有犹豫,大刀挥出,一刀一个。   这是一场血的洗礼。他们砍杀了十九名日军,缴获了十余支步枪与一挺机枪,还带回了几份敌军文件。两人浑身是血,回到驻地,没人敢相信这竟是他们干的。   陈赓旅长亲自过问此事。听完汇报后,他沉默了很久。最终,他拍了拍肖万世的肩膀:“处分撤销,官复原职。”   肖万世没有笑,也没有说谢谢。他只是再一次站到队伍前头,继续带兵打仗。   这起事件引发了当时部队中的不小讨论。一方面,肖万世的行为违背了上级“优待俘虏”的政策,属于严重违纪。   但另一方面,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敌人的极端仇恨,也为部队赢得了实际战果。这场冲突,不仅是个人情绪的爆发,更是纪律与情感、理性与血性的碰撞。   八路军的“优待俘虏”政策,在当时是一种极具战略眼光的安排。   它不仅体现了八路军与日军在思想与文明层级上的差异,也在部分战场上发挥了实际效果,曾有日军士兵因此放下武器,甚至反戈一击。但这项政策的执行,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   尤其在战争的前线,士兵面对的是杀父仇人、灭国之敌。对很多人来说,优待俘虏,是一种极其艰难的克制。   肖万世不是叛逆者,他是一个普通士兵,一个亲眼见到亲人被杀、村庄被焚的人。   他受过系统训练,也接受过党的教育,但那一晚,他选择了用自己的方式回应命运。这件事并没有影响他的军旅生涯太久。   之后数年间,肖万世转战冀西、晋中、鲁南等地,参加战斗百余次,大小战功无数。他曾在长乐村战斗中胸部中弹,一度昏迷三日。   后来,他获得十次一等功、十二次二等功,是386旅中战功最为显赫的几人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他被安排到四川凉山州雷波县粮食局工作。他从不提过去的辉煌,不穿军装,也不挂勋章。   直到2009年去世,人们才逐渐拼凑出他的真实身份:一位战斗英雄,一位曾亲手砍倒十九个敌人的老兵。   他活了104岁,晚年简单朴素,衣着整洁,话不多。面对采访,他只说了一句:“那时候,活着是为了打鬼子。”   信息来源: 《肖万世》——百度百科

0 阅读:96
世界今若在

世界今若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