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0架F-35直飞亚洲,特朗普对中国提了个要求,明知中国无法答应。来自韩联社的

全球秒报君 2025-08-26 14:08:01

超10架F-35直飞亚洲,特朗普对中国提了个要求,明知中国无法答应。来自韩联社的消息,日前,超过10架美国F-35战机直飞亚洲,参加与韩国军方的联演。前几天,30多名朝鲜军人越过了朝韩边界线,韩军直接上了大口径机枪,两国边境因此响起了枪声。 当地时间8月25日,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答记者问时,明确提出 :“我们希望中国加入俄美关于削减核武器的进程。” 对于这个问题,中国的态度一直很明确。 近几年来,中国外交部官方曾多次回应此事。 我们认为: 美俄拥有的核武器加起来,已经超过了全球的90%,如果美国真的有诚意,应该先大幅削减后再来找其它国家谈。 两件事看似孤立,实则共同折射出美国对华战略的深层困境: 军事上“秀肌肉”与外交上“设议题”的双线操作,暴露的恰是其在实质性对华博弈中的底气不足。 F-35的“双重使命”:威慑朝鲜还是施压中国? 此次F-35部署的时机耐人寻味。 一方面,朝鲜军人越界事件确实加剧了半岛紧张,美军先进战机的亮相意在向朝方传递威慑信号。 但另一方面,选择在中国9.3阅兵前夕大规模展示第五代战机,显然带有对华“战略示强”的意味。 这种举动与美国近年推动“印太战略”、强化亚太军事存在的逻辑一脉相承。 然而,这种示强背后隐藏的是美国军事威慑的局限性。 F-35虽强,但中国已具备包括反隐身雷达、高超音速导弹在内的区域拒止能力。 美军“秀肌肉”更像是一种政治姿态,而非实际战争准备。 其目标不仅是向盟友展示承诺,更是试图在中国阅兵这一彰显军力自信的时刻,制造一种“美国仍主导亚洲安全”的叙事。 特朗普要求中国加入美俄核裁军谈判的言论,并非新鲜话题。 但此时旧事重提,暴露出其国内政治压力下的窘迫。 近年来,美国对华鹰派不断批评特朗普“对华软弱”,尤其在关税问题上,其团队试图以“谈判中”为由推迟对华加税,却遭强硬派抨击为“退缩”。 在此背景下,核裁军议题成为特朗普转移矛盾的便捷工具。 中国核武库规模远小于美俄(中国约410枚核弹头,美俄各超5000枚),且中国长期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则。 要求中国参与核裁军,既不符合核战略公平性,也违背中国一贯立场。 特朗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实质是想通过对华示强姿态,安抚国内鹰派。 同时将中美博弈的焦点从关税等实质矛盾转向一个中国必然拒绝的议题,从而为后续关税谈判的“体面撤退”铺路。 无论是F-35的飞越还是核裁军的话术,都反映出美国对华战略的某种焦虑: 在军事层面,美国虽保持技术优势,但已无法轻易压倒中国; 在经济层面,贸易战未能击垮中国,反而让美国承受通胀反噬。 此时,美国需要一种“低成本示强”。 通过军事符号和外交话术维持表面强硬,实则寻求务实退出路径。 这种策略的矛盾在于: 它既想威慑中国,又怕过度升级冲突; 既想满足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又需避免实际对抗代价。 正如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前司令哈里斯曾称: “美国必须准备好‘威慑、拒止并战胜中国’”,但现实是,美国正逐渐失去“战胜”的自信。 中国对这两件事的回应可谓精准而克制。 对F-35部署,中国未做过度反应,而是按计划推进9.3阅兵,展示自身国防现代化成果; 对核裁军要求,中国重申“美俄应率先大幅削减”的一贯立场,拒绝被拖入不对称谈判。 这种冷静背后,是中国对中美实力对比变化的清醒认知: 时间在中国一侧,无需随美国节奏起舞。 特朗普的“体面撤退”会如何上演? 特朗普的核裁军喊话与F-35部署,看似强硬,实则暗含战略收缩的征兆。 若真如分析所言,美国已在关税战中“心虚”,那么下一步,特朗普可能如何为自己“找台阶下”? 是会借中美新一轮谈判宣布“部分协议”,还是通过其他议题转移焦点? 更值得思考的是:一旦美国国内政治压力持续加剧,这种“表演式对华强硬”是否会演变为更危险的冒险行动? 读者朋友们,你认为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展示与外交话术,究竟是实质施压还是虚张声势?

1 阅读:386

猜你喜欢

全球秒报君

全球秒报君

每日更新,国际新闻不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