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蒋介石在西安脱险后,在南京下飞机,何应钦第一个上去迎接,蒋介石却冷淡

熹然说历史 2025-08-24 00:24:01

1936年,蒋介石在西安脱险后,在南京下飞机,何应钦第一个上去迎接,蒋介石却冷淡的绕开他走到一位老者面前,深深的鞠了一躬。 1936年12月25日,南京机场上演了一出政治大戏。被困西安十三天的蒋介石终于脱险归来,作为军政部长的何应钦抢在最前面迎接,谁知却被当众晾在一边。这一冷一热背后,藏着怎样的权力博弈? 何应钦这个人,在民国政坛上绝对算得上是个角色。1890年生于贵州兴义,字敬之,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投身革命。1924年,他南下广州投靠孙中山,任黄埔军校总教官兼教导第一团团长,跟蒋介石就是在这时候认识的。 说起来,何应钦确实有两下子。北伐战争期间立下不少战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更是平步青云,当上了军政部长。在黄埔系当中,有蒋何并称的地位,这话不是吹的。按理说,这样的人应该是蒋介石的铁杆吧? 可西安事变一出,何应钦的真面目就暴露了。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扣在西安,生死未卜。南京国民政府陷入一片混乱,何应钦等人极力主张”讨伐”张学良、杨虎城,调动陕甘宁绥豫等地中央军准备进攻西安,并派数十架飞机飞临西安上空侦察示威,准备进行轰炸。 表面上看,这是要救蒋介石。实际上呢?何应钦心里打的什么算盘,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立马在自己官邸成立了临时指挥部,俨然一副代理最高领导人的架势。更绝的是,他还电邀亲日派头子汪精卫从意大利返国,这明摆着是要重新洗牌啊。 那边厢,以宋美龄、宋子文为首的一派急得团团转,为保全蒋介石,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宋美龄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亲自飞到西安谈判。而何应钦呢?他巴不得蒋介石回不来,这样他就能名正言顺地接班了。 十三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足够让蒋介石把南京发生的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当他平安回到南京时,心里已经有了一本账。 12月25日那天,南京机场人山人海,文武百官都来迎接这位”脱险归来”的领袖。何应钦穿着笔挺的军装,胸前勋章闪闪发光,站在最前面,满脸堆笑地准备上前搀扶。 结果呢?蒋介石下了飞机,看都没看他一眼,直接绕过去了。何应钦伸着手僵在那里,那个尴尬劲儿,估计这辈子都忘不了。蒋介石径直走向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深深鞠了一躬,嘴里还说着道歉的话。 这一幕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明眼人都看出来了,这不是简单的礼节问题,这是蒋介石在公开表态:何应钦,你在我心里已经没地位了。 从那以后,何应钦虽然还是军政部长,但明显感觉到了蒋介石的疏远。抗战爆发后,他被调到第四战区当司令长官,表面上是重用,实际上是被边缘化了。1945年抗战胜利时,让他去南京接受日军投降,这看起来是莫大的荣誉,其实是蒋介石给他的最后一次”恩赐”。 1949年,何应钦跟着蒋介石去了台湾,担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听起来职位不低,实际上就是个养老的闲差。不过话说回来,能在台湾安享晚年,1987年去世时98岁,这在那个时代已经算是善终了。 回头看这件事,蒋介石在机场的那一绕,绕出了政治的冷酷,也绕出了人性的复杂。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忠诚和背叛往往就在一念之间,而历史的审判,有时候就隐藏在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里。 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一个简单的动作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蒋介石当年那一绕,不知道何应钦后来有没有后悔过?你觉得在那样的乱世中,何应钦的选择是人之常情,还是背叛了信任?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0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