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拒绝中国担保,中方回应充满智慧
泽连斯基一句“我们不需要中国担保”,让俄乌谈判的舞台突然热闹起来。 紧接着,外交部回应:“一贯保持公正立场,光明磊落。” 一个拒绝,一个回应,看似只是一场唇枪舌剑,但背后却是大国竞争的暗潮汹涌。这场戏,为什么偏偏点了中国的名? 先看时间线: 8月20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甩出重磅话——乌克兰安全保障,必须五常一起上,意味着中国也得参与。 8月21日,泽连斯基立马拒绝:“中国在最关键的时候没有帮我们。” 8月22日,外交部回应:“我们一贯光明磊落,秉持客观公正立场,愿发挥建设性作用。” 三天三句话,把中国硬生生推到了舞台中央。问题是,乌克兰的炮火和战壕离中国几千公里,中国凭什么要替他们兜底? 早在1994年,乌克兰就签过《布达佩斯安全备忘录》,美、英、俄承诺保障乌克兰安全。结果呢?2014年克里米亚照样被吞,现在还打成这样。安全保障,早就被打了脸。小泽还是深信不疑。 别以为这只是外交口水战。细节里藏着猫腻: 第一,俄罗斯为什么要加中国?因为美国、英国、法国本来就在场,拉夫罗夫临时加一条“全体五常”,核心就是——把中国绑进来。对外是撑场面,对内是给自己加保险。 第二,美国怎么想?特朗普18日和泽连斯基会面,承诺美国“未来会在和谈中发挥作用”。结果转头一甩锅:具体责任由欧洲承担。说白了,特朗普要露脸,欧洲买单。 第三,欧洲内部更是乱成一锅粥。法国嘴上支持,德国心里打鼓,意大利更不敢拍胸脯。财政赤字、能源危机,各国都吃不消了。结果,能撑场子的大国只剩中国。 问题是,乌克兰为什么要在这个节骨眼“排斥中国”? 答案很简单:泽连斯基要的不是一个“和事佬”,而是一个“战斗员”。 在他眼里,中立等于不帮忙,等于背叛。 第一,乌克兰把这场战争看作“西方阵营的保卫战”,那自然要抱紧美国和北约的大腿。但问题是,这是你的选择,不是中国的义务。中国不是冲突的制造者,更不该为西方阵营的战略冒险买单。 第二,泽连斯基拿所谓“中俄经贸往来”说事,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中国和俄罗斯的正常经贸合作是公开、合法、合规的,从未违背联合国决议。倒是美国和欧洲,一边制裁俄罗斯,一边还在进口俄能源,谁才是真正的“两面人”? 第三,特朗普放了几句“积极信号”,乌克兰就迫不及待把希望全压在美国和北约身上。这是你的自由选择,但请不要因此否定中国的中立立场。因为正是这种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才让战争越打越烈。中国坚持劝和促谈,恰恰是对和平真正负责。 我们把视野拉远,会发现这不是中乌关系的小插曲,而是大国博弈必然的副作用。 俄乌冲突本质是什么?是北约东扩,把俄罗斯逼到墙角。俄罗斯为什么要动手?因为乌克兰要写入宪法,铁了心要加入北约。对俄来说,那就等于敌人驻军自家门口,哪能忍? 中国怎么看?很简单:战争不是好事,和平才是出路。可是现实就是——西方讲的是零和博弈,中国讲的是命运共同体。双方逻辑不对路,劝不动,打了两年,现在又跑回来要中国担保。 这背后还有一层。 为什么不是印度?为什么不是巴西?为什么不是日本、韩国? 答案更直接——因为他们不够分量。今天拉中国上桌,不是因为中国有多热心,而是因为中国太重要,无法回避。 这就是所谓的“新麻烦”。一个国家强大了,就会有人不断来敲门。以前是“你不够强,所以没人找你”;现在是“你太强,所以想让你掏钱、出力、担责”。
接下来注定是雷声大,雨点小。 第一,如果没有俄罗斯参与,任何担保都是空话。因为打你的人就在桌子上,你不让他坐下,他照样能动手。 第二,如果把俄罗斯拉进来,西方一定反对。因为这等于“让劫匪当保安”。 第三,即便五常齐聚,安理会的一票否决权足以让所有决议归零。 所以,这场所谓的“安全保障”,注定是一场表演。真正决定战争走向的,依然是美俄博弈。 中国怎么做?最明智的方式就是“不急不慌”:继续重申客观中立立场,不拒绝、不承诺,保持灵活空间。 今天的麻烦,不是中国自找的,而是因为中国发展到了“无法绕开”的地位。 回头看,1990年代的中国,没人会在乌克兰问题上点名中国;2025年的今天,中国的名字绕不过去。 真实应了一句老话:家贫百事哀,家富百事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