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中国人敢参战,我将让只靠步枪作战的中国人尸横遍野,将整个战场变成屠场!”1950年9月,麦克阿瑟得知中国即将出兵朝鲜,对着情报处长威洛比少将嚣张地说。 “只要中国人敢参战,我将让只靠步枪作战的中国人尸横遍野,将整个战场变成屠场!”1950年9月,麦克阿瑟得知中国即将出兵朝鲜,对着情报处长威洛比少将嚣张地说。 好的,朋友,坐稳了,咱今天聊点硬核的。 “只要中国人敢参战,我将让只靠步枪作战的中国人尸横遍野,将整个战场变成屠场!” 说这话的,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五星上将,当时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听这话的,是他的情报头子威洛比少将。1950年9月,仁川登陆刚让他声望达到顶峰,整个人都有点飘。 麦克阿瑟算对了一切,就是没算对“人”,没算对“中国人”。他以为战争是装备的对撞,后勤的比拼。可他不知道,有一种力量,是刻在骨子里的。那是一支刚从血与火中站起来的军队,他们的父辈刚刚用“小米加步枪”,把装备精良的百万敌军赶到了一个小岛上。这支军队的逻辑,麦克阿瑟和他背后的智囊团,读不懂。 他们当时的情报怎么写的?说中国“最多派几个象征性的志愿军”,说中国“不敢、不愿、也不能”打这场仗。威洛比更是打包票,说中国绝对不会出兵。结果呢?就在他们举着香槟庆祝胜利的时候,几十万中国人民志愿军,穿着单薄的棉衣,背着最简陋的武器,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 最能体现这种“算不懂”的,就是长津湖。 现在咱们看电影《长津湖》,觉得震撼。但真实的历史比电影残酷一百倍。那是1950年冬天,朝鲜50年不遇的严寒,零下三四十度。美军陆战一师,王牌中的王牌,从吃的到穿的,全是顶配。他们的士兵有厚厚的鸭绒睡袋,有防寒服,顿顿吃着火鸡和肉罐头。 九兵团呢?紧急从南方调来,很多战士连棉衣都没发齐,穿着南方的薄棉袄,脚上一双胶鞋,就冲进了冰天雪地。饿了,抓一把炒面,就着雪往下咽。那炒面,冻得跟石头一样,一口下去,满嘴是血。 可就是这群“装备简陋”的战士,把陆战一师给死死地包围在了长津湖地区。美国人想不通,在他们看来,这种天气下,人根本不可能存活,更别说发动进攻了。他们一次次被打退,又一次次看到志愿军从雪地里“长”出来,发起冲锋。 有个叫杨根思的连长,带着一个排守着“1071高地”南面的小高岭,那是美军南逃的唯一通道。他们打退了美军8次冲锋,身边的人一个个倒下,最后阵地上只剩他一个人。当美军第9次冲上来的时候,他抱起最后一个5公斤的炸药包,拉着了导火索,吼着冲进了敌群。那年,他28岁。 在长津湖战役一个叫死鹰岭的地方,美军撤退时,发现了一片寂静的志愿军阵地。一百多个战士,保持着战斗队形,端着枪,趴在雪地里,仿佛随时准备跃起冲锋。但他们再也站不起来了,所有人都被活活冻死,成了一座座冰雕。这就是后来我们说的“冰雕连”。 带队的连长叫宋阿毛,人们在他留下的纸条上看到一句话:“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麦克阿瑟说的“尸横遍野”出现了,但不是他想象中的屠杀,而是一种凤凰涅槃式的悲壮。他说的“屠场”也出现了,但最终被屠掉的,是美军不可一世的骄傲。长津湖一战,陆战一师遭遇了有史以来“最惨重的失败”,狼狈地从海上撤退,被美国媒体称为“地狱之旅”。麦克阿瑟“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狂言,成了一个笑话。 时间一晃,75年过去了。世界跟当年比,早就换了人间。 我们不再是那个连汽车都造不出来的国家。“福建舰”航母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海试,甲板上电磁弹射器的轮廓清晰可见。歼-20、运-20、直-20,我们的“20家族”早就不是什么秘密。天上,有我们自己的“北斗”在导航;海里,有我们自己的核潜艇在巡航。 这都是是杨根思们用生命换来的,是“冰雕连”们用身体证明的。它已经融入了这个民族的血液,成了我们面对任何强敌时,最坚实的心理防线。 所以,今天当我们再看麦克阿瑟那句狂言,看到的不仅仅是历史。它更像一个警钟,提醒我们,也提醒某些人:永远不要低估一个古老民族为了保家卫国,愿意付出的代价和能够爆发出的能量。 从1950年的“小米加步枪”,到2025年的电磁弹射和隐形战机,我们手里的牌,变了;但打牌的人,那股子不服输、不信邪的劲儿,从来没变过。 这,或许才是那场75年前的战争,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红军城,俄军打的什么鸟仗!红军城,承担了乌东前线乌军70%物资转运任务,战略
【32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