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在即,石破茂突然抛出一个惊雷!日本要打破一个百年禁忌,中方竟可能为他破例,这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呢? 其实中日之间说来说去其实就一件事,日本什么时候道歉? 回头看1945年,日本天皇那份“战争终止”诏书,用“帝国自存”、“保护赤子”这类话术,巧妙地避开了对侵略战争的明确责任。 这可不是小事儿。 这份语焉不详的诏书,后来被美国律师在东京审判中拿来用作辩护,结果是裕仁天皇没被追究战争责任。 这样的结局,让日本军国主义看似战败,实则并未彻底清除干净。 没彻底清算,就给后面篡改历史、否认侵略事实埋下了祸根。 日本一直没法真正直面自己的战争罪行,也难怪问题会拖到现在。 再回顾日本官方的道歉历程,早期几次道歉几乎都带着浓厚的外交算计色彩。 比如1957年,日本首相岸信介当时正积极推动与缅甸建交。 在外交官的算计和政治需要驱动下,他才对缅甸人民在战争时期遭遇的不幸说了一句“深表遗憾”。 表面上看似歉意,但那句轻描淡写的话更像是为了政治利益服务,而非出于真心反思。 到了1965年,日本外相椎名悦三郎为了与韩国建交,也首次对当年的殖民统治和侵略行为做了公开道歉。 可是,这次道歉同样是出于外交需要。 目的是为了解除与韩国建交的障碍,保证经济和政治合作的顺利进行,道歉本身的文字和语气,都显得小心翼翼,缺乏诚恳和重量感。 1972年,时任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他在开场白中仅仅轻描淡写地说:“给中国添了点麻烦。” 这句话当时在中方看来完全轻描淡写且严重轻视历史事实,要知道,三千万中国人的生命和无数家庭的伤痛都与日本侵略直接相关。 经过几轮交涉和修改,最终在中日联合公报中才勉强出现了“深刻反省”四个字,才稍微体现出应有的历史责任感。 直到1995年,村山富市首相发表著名的“村山谈话”,才算是日本官方迄今为止最诚恳的一次表态。 他明确承认了日本过去对亚洲国家的殖民统治和侵略行为,并呼吁“深刻反省”,语气真诚,措辞严肃,不再只是出于外交利益的权宜之计。 但好景不长,到了2015年,安倍晋三的一番话又把水搅浑了。 他觉得“日本道歉70年该结束了”,还反问“又不是现在的日本人发动的战争,为什么要替前辈道歉?” 这话一出,直接就给日本后续在历史问题上的立场倒退开了个头。 你看,道歉这件事,说变脸就变脸,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 再看看日本民众对历史的认知,年轻人更是让人捏把汗。 三十岁以下的日本人里,只有三四成人知道“九一八事变”的具体日期。 跟德国教科书详细揭露纳粹暴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教科书把南京大屠杀轻描淡写地称为“事件”。 这种在历史教育上的模糊处理,直接导致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侵略历史的认知出现了严重缺失,也从根本上削弱了国家进行深刻反省的基础。 面对日本在道歉问题上反复无常、玩文字游戏的态度,中国是真的没耐心了。 石破茂嘴上说不参拜靖国神社,转头就以“自民党总裁”的名义送了祭祀费。 这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中国外交部直接把话挑明了,要求日本必须正视历史。 今天的中国,可不是几十年前那个样子了。 即将举行的“九三阅兵”,会展示我们兵强马壮、国力倍增的全新面貌。 实力提升,让中国在历史问题上说话更硬气。 我们不会再允许任何国家顾左右而言他、混淆视听,历史问题,必须得到公正、明确的解决。 石破茂嘴上说不参拜靖国神社,却又以自民党总裁的名义送去祭祀费。 他还去千鸟渊祭拜日本士兵,把重点放在了日本自己人在战争中受到的痛苦,而不是对被侵略国家的伤害上。 这种“不伦不类的妥协”,跟田中角荣当年“添麻烦”的文字游戏一脉相承。 它既想安抚国内保守派,又不想直接惹恼中国,结果哪边都没讨好。 距“九三阅兵”只剩下十几天了,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继续打马虎眼,真是错失了缓和关系的机会。 随着国际大格局的深刻变化,尤其是中国国力越来越强,未来日本在历史问题上再想耍滑头、玩模糊,都会面临更直接、更强硬的挑战。 新浪财经:石破茂没有道歉
九三阅兵在即,石破茂突然抛出一个惊雷!日本要打破一个百年禁忌,中方竟可能为他破例
繁星入眸念成诗
2025-08-22 18:05: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