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改口了,从“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变成了:台湾有事,自求多福。 日本对台湾的态度变化挺明显的。以前,尤其是安倍在位时,日本政客总爱说,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就像2021年12月,安倍在台北一个会议上视频讲话,说“台湾出事日本不能不管”。 2022年佩洛西窜台,日本议员们更是跟着美国屁股后面叫唤,强烈批评大陆军演,右翼分子在东京街头举着牌子喊口号,自卫队还煞有介事地研究撤侨路线,防卫省的官员们对着地图圈圈画画,活脱脱一场“纸上谈兵”的闹剧。 可谁能想到,到了2025年7月,日本政府突然画风突变,私下给在台日企发通知:“台海要是打起来,你们自己想办法跑路,政府管不了。” 为啥突然变脸?首先得从日本宪法的“紧箍咒”说起。日本宪法第九条白纸黑字写着放弃战争权,自卫队的活动范围被死死捆在本土。更不用说台海本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咱们不止一次的强调,台湾问题属于内政,说白了,就算台海真爆发战争,日本也没资格干涉。 再说了,日本自己的实力也不行。2021年阿富汗撤侨时,日本自卫队磨磨蹭蹭只救出1个本国人,反观韩国直接撤走391人,这差距未免太大。现在台海的情况更复杂,在台日侨有1.9万人,而且日本和台湾没有官方关系,撤侨连个合法渠道都没有。 2024年日本海上自卫队硬着头皮穿越台湾海峡,结果被批违反宪法,闹得灰头土脸。这说明啥?日本政府终于想明白了:宪法不是用来装裱的,而是用来遵守的,真要为了台湾和大陆硬碰硬,自卫队那点家底还不够塞牙缝的。 经济账算下来,台湾的“有事”可能比日本自己的“有事”更贵。日本在台企业大多集中在半导体、汽车这些高附加值产业,2022年调查显示,40%的在台日企同时在大陆有业务。2021年日本地震导致台湾汽车业缺料停产的教训还历历在目,要是台海真打起来,供应链一断,日本企业就得两头丢市场。2024年日本对台直接投资暴跌73%,只剩4.52亿美元,贸易逆差却高达206亿美元,这买卖怎么算都不划算。 更要命的是,台湾对大陆出口依存度高达43.9%,日本企业要是跟着美国瞎掺和,分分钟被踢出大陆市场。2025年上半年日本贸易逆差飙到1075亿元人民币,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被台海局势拖累的。 日本企业用脚投票的速度比政客变脸还快。三越伊势丹把新光三越的股份卖了一半,伊藤忠商事也把台北101的股权处理掉,这些老牌日企撤离时连头都不回。半导体巨头SUMCO虽然投了1150亿日元在台建厂,但私下里早就备好了东南亚的替代方案。 2022年调查显示,70%的在台日企已经启动退避计划,连自卫队都知道,真要开打,他们那几艘军舰根本护不住这些企业。日本政府也很清楚,2025年上半年对台投资同比又降了27%,再这么折腾下去,台湾这块“战略牌”迟早变成“烫手山芋”。 日本政客们的嘴炮模式终于撞上了现实的南墙。2024年日本外相岩屋毅访华时突然强调“村山谈话”,承认侵略历史,这和安倍时期的嚣张气焰形成鲜明对比。就连极右翼的神谷宗币,虽然还在否认南京大屠杀,但主流政客们已经开始务实起来。 尤其是石破茂内阁上台后,一边喊着“反省战争”,一边悄悄调整对台政策,毕竟日本连续4年贸易逆差,再和大陆对着干,经济要完。 更讽刺的是,日本在台企业大多集中在半导体产业,而台湾半导体对大陆的依赖度超过70%,真要打起来,日本企业连原材料都拿不到,只能眼巴巴看着工厂停工。 这场态度转变的本质,就是日本终于认清了“胳膊拧不过大腿”的现实。大陆的军事实力早就今非昔比,东风导弹、航母战斗群可不是吃素的,日本自卫队那几架F-35和驱逐舰,在解放军面前就像玩具枪对大炮;经济上更是如此,2025年上半年大陆对台出口增长15.4%,而日本对台出口虽然增长38.5%,但贸易逆差反而扩大,这说明日本在台湾的市场正在被大陆挤压。 日本政府心里门儿清:真要为了台湾和大陆翻脸,不但军事上占不到便宜,经济上还得赔个底儿掉。 所以日本这出“改口戏”,说白了就是一场“利益权衡”的现实选择。宪法的紧箍咒、经济的烂摊子、企业的跑路潮,再加上解放军的绝对实力,把日本政客们的“豪言壮语”碾得粉碎。 现在,他们终于明白,台湾这颗棋子,远不如自己的钱包和安全重要。至于那些还在幻想日本“拔刀相助”的台独分子,恐怕得醒醒了——在绝对的实力和利益面前,再漂亮的口号都是浮云。
吴子嘉爆猛料:苏巧慧新北市长选战百分百出局!蓝白合绿营危机台湾选举20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