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也有追星族?跟现在的比起来也挺疯狂。 现在说起追星,大家能想到的都是买演

你好爆爆呀 2025-08-21 18:24:08

唐代“也有追星族?跟现在的比起来也挺疯狂。 现在说起追星,大家能想到的都是买演唱会门票、追机场、收集周边这些事,但你可能不知道,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追星族的疯狂程度一点不比现在差,只不过他们追的不是流量明星,而是诗人、乐舞艺人,追的方式也带着浓浓的古风。 唐代人有多爱诗?上到皇帝大臣,下到贩夫走卒,几乎人人能背几句诗,那时候的诗人就像现在的顶流偶像,一首好诗能在几天内传遍全国,比如李白,简直是当时的“国民男神”。 有得年轻人,为了见李白一面,从河南追到浙江,再从浙江追到江苏,跑了三千多里路,最后终于在扬州见到偶像,见面后,还把自己写的诗呈给李白看,李白很欣赏他,还给他的诗集写了序言。 这追星的诚意,比起现在追机场的粉丝有过之而无不及。 还有更夸张的,诗人白居易的粉丝群体横跨各个年龄段,有个叫葛清的粉丝,简直是白居易的“活体广告牌”,他把白居易的诗一首首刺在自己身上,从脖子到后背全是,总共刺了三十多首,连配的图画都有。 平时出门,他就光着膀子,引得路人围观,还得意地跟人讲解诗的意思,这种“身体追星”的操作,现在估计没人敢尝试。 那时候的粉丝为了支持偶像,还会自发传播他们的作品,不像现在有网络,唐代全靠手抄,据说白居易的诗刚写出来,就会被人传抄到街头巷尾,甚至传到吐蕃、日本。 有商人专门靠抄录他的诗卖钱,就像现在卖明星周边的黄牛,还有杜甫的铁杆粉丝,居然把杜甫的诗烧成灰,拌着蜂蜜吃下去,说“吃了杜甫的诗,我也能写出好诗”,这种追星方式虽然有点奇葩,但足见粉丝对偶像的崇拜有多深。 除了诗人,唐代的乐舞明星也很受追捧,那时候没有电视晚会,但宫廷乐师和民间艺人的演出场场爆满,比如公孙大娘,她的剑舞堪称一绝,杜甫小时候看过她的表演,几十年后还在诗里写“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据说她表演时,围观的人能把场地围得水泄不通,还有粉丝专门为她写诗作赋,就像现在的粉丝给偶像写应援词。 宫廷乐师李龟年更是红到发紫,他是唐玄宗时期的“顶流歌手”,王公贵族都以请到他演出为荣,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每次唱歌,听到的人都会想起盛唐的繁华,忍不住落泪。 杜甫在长沙遇到他,还写下“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名句,那时候的粉丝见偶像一面很难,不像现在能看直播,所以一旦有偶像的演出,大家都会想尽办法挤进去,甚至有人为了占个好位置提前一天去排队。 唐代追星族还有“打榜”的意识,那时候没有热搜,但科举考试放榜时,考中的举子会把自己的诗写成“榜帖”,贴在京城的墙上,就像现在发微博求转发。 路过的人看到好诗,会互相传诵,要是能被高官或者大诗人点赞,这个举子很快就能名声大噪,这跟现在明星发新歌粉丝帮忙冲榜是不是很像? 不过要说最疯狂的,还是唐宣宗追白居易,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专门写了首诗悼念他,里面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意思是连小孩和胡人都能背他的诗,一个皇帝成了粉丝,还亲自为偶像写诗,这排面可比现在的顶流厉害多了。 其实唐代追星和现在本质上差不多,都是因为欣赏对方的才华,愿意为这份喜欢付出时间和精力。 只不过那时候没有高科技,粉丝们用手抄诗、刺青、千里追随的方式表达爱意,反而多了些真诚和浪漫,要是把现在的应援棒换成唐代的灯笼,把演唱会门票换成诗会请柬,说不定古今的追星族能聊到一块儿去呢。

0 阅读:2
你好爆爆呀

你好爆爆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