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号,韩国对华外交的起手式终于开始了。根据韩联社的消息,李在明准备派遣特使团于8月25日左右访华。但派遣特使的举动,本质上也反映出中韩关系重启的难度。 话说李在明当总统后,外交动作挺快的,但对华这块儿明显不一样。8月18日早上,青瓦台那边就敲定了派特使团的事儿。外长赵显上台后,先去了美国、日本和印度,直接出马谈合作,没用什么中间环节。可对中国,就得先派特使团打前站。这反映出中韩关系不像跟美日那么顺溜,双方有点战略互疑,需要一步步试探。 特使团成员包括前国会议长朴炳锡、民主党议员金太年和朴钉,还有前总统卢泰愚的儿子卢载宪,这家伙被视为中国通,本来25号有展览活动,结果推迟了,赶紧加入团队。时间点选得巧妙,正好跟李在明访美重合。他在美国白宫跟特朗普谈事儿的同时,特使在北京递信件。这种安排,估计是为了平衡各方看法,避免一方觉得被冷落。 特使团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个是缓和赵显之前对中方的那些负面发言,为外长访华铺路。赵显上台后,说过些让中方不舒服的话,现在得先派人去沟通。另一个就是转交李在明亲笔信,邀请中方出席10月底在韩国庆州办的APEC峰会。这信件内容挺务实,强调经贸合作和伙伴关系。 但中方回应还没定调,从李在明和赵显的表态看,对华事儿不在韩国优先日程上,中方也可能保持观望,不急着表态。这种层层推进的模式,显示中韩重启关系难度不小,先得通过特使磋商,建立初步信任,再谈外长和总统层面互动。李在明这么操作,其实也体现了他的实用外交风格,不想一下就把关系拉得太紧或太松。 李在明上台后,对华政策走务实路线。他竞选时就说,要稳定管理中韩关系,避免选边站队。韩国是中美之间的夹心饼干,李在明强调韩美同盟是根基,但也得重视对华经贸。中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半导体、汽车这些行业离不开中国市场。 他就职后,第一通电话就跟中国领导人聊了,祝贺当选的同时,正式邀请出席APEC峰会。这峰会11月在庆州开,21个成员国,包括美中俄日,焦点就是领导人会不会碰头,尤其是中美两国。李在明在信中通知各方峰会日期,并发正式邀请,APEC有21个成员,他希望通过这平台推动经济合作,避免地缘冲突影响生意。 但中韩关系重启不是一蹴而就。尹锡悦时代,韩国亲美过头,打破了平衡,李在明想修复,但面临国内压力。韩国经济下行,通胀高企,他得先稳民生,搞福利改革,推动半导体和造船业发展。 同时,外交上他优先韩美日印合作,对华放缓节奏。韩国声明里,对华事务排在次要位置,中方选择以静制动,等形势变化。特使团访华后,会见中方高层如王毅,讨论邀请和合作,但中方没马上承诺高层互访,留了余地。
笑死个人,特朗普绝对是个幽默大师!记者问泽连斯基:乌克兰现在需要什么样的援助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