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邓宝珊被任命为甘肃省政府主席。得知这个任命后,邓宝珊给毛主席写信,请求不去甘肃,而是先学习一段时间。 邓宝珊十五岁不到就当兵,去了新疆伊犁那边,很快就卷入革命浪潮。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时期的伊犁起义,那可是新疆最早的起义事件之一。他后来在陕西讨伐袁世凯,1918年又跟胡景翼在三原组建靖国军,加入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系统。西北军里他算个关键人物,曾经招募共产党人当干部,提拔过不少人。二十年代,他升到师长,代理过甘肃省主席,那时候甘肃局面乱,他帮忙稳定军政事务。 抗日战争打响后,邓宝珊调到陕北榆林,担任第二十一军团军团长,后来改成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那里靠近陕甘宁边区,他负责北线防御,挡住日军和土匪,间接保护了边区安全。共产党高层认可他的作用,1944年毛泽东还给他写信,说八年抗战支撑北线,功劳大,不能忘。邓宝珊几次路过延安,都跟共产党领导人会面,交换情报,协调抗日事宜。国共合作期间,他推动统一战线,阻击日军过黄河,避免更大冲突。 1948年,内战后期,他出任华北剿总副总司令,归傅作义管辖。那时候北平局势紧张,他充当中间人,代表傅作义跟人民解放军谈判,最后达成协议,北平和平解放,避免了古都破坏。这件事让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信任。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全国百废待兴,西北地区需要稳定,中央考虑邓宝珊的背景和威望,决定让他回甘肃领导工作。12月2日,毛泽东签署任命通知书,委任他为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1月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他开始主持省务。 邓宝珊接到任命,本来该马上上任,但他有自己的考虑。过去在西北军时期,他跟彭德怀指挥的部队对阵过两次,一次在陕北榆林附近,另一次在甘肃境内,那时候双方立场不同,战场上针锋相对。他担心这些旧事影响今后在西北局的协作,毕竟彭德怀主持西北局工作,作风严谨,合作起来可能有障碍。邓宝珊觉得直接去甘肃不合适,就给毛泽东写信,直陈不想立即赴任,希望先安排一段时间进修,学习新政策和新知识,好适应新形势。 毛泽东收到信,仔细看过,觉得里面有文章,就安排人请邓宝珊到中南海面谈。见面后,毛泽东笑着点出,你这个主席职位摆着不去接,却要转头学习,我看学习是借口,对党有看法才是真。邓宝珊赶紧解释,没有对党不满的意思。毛泽东追问,你肯定有顾虑,说出来听听。邓宝珊就把过去与彭德怀部队交锋的事讲了,强调旧日对阵可能带来不便。毛泽东听后,点头说,就知道你有这些念头。彭德怀同志能力强,就是待人严肃。为了工作顺利,不如你拟一封电报给彭德怀,我帮你发出去。 邓宝珊同意,马上起草电报,内容恳切,表达合作意愿。写好交给毛泽东,毛泽东看后,说以后工作有事,直接报告我,或者找周恩来总理。邓宝珊点头应允。这件事反映出新中国初期,中央对起义将领的包容,注重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确保地方工作顺利开展。邓宝珊的顾虑不是空穴来风,早年他从同盟会起步,历经西北军阀混战,抗日时又在国共夹缝求存,对新政权适应需要过程。 电报发出去两天,邓宝珊收到彭德怀回电,内容热情,欢迎他回甘肃任职。邓宝珊这才放心,收拾行装,前往兰州上任。甘肃省人民政府成立后,他主持日常事务,推动土地改革,恢复生产。1951年2月20日,毛泽东再次签署任命,继续让他担任主席。1954年甘肃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他当选省长,后来1958年和1964年连任,一干就是十七年。 在甘肃工作期间,邓宝珊注重民生,调研农村情况,发现问题就向上反映。比如1958年大跃进时,他下乡看到饥荒迹象,带回榆树皮野菜饼子给中央看,强调基层困难。1962年,他还为一些干部辩护,直言不讳。邓宝珊同时担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参与西北决策。加入民革后,任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人大代表,一级解放勋章获得者。他的工作接地气,甘肃人叫他“好省长”,因为他出身本地,了解风土人情,处理事务务实。 邓宝珊一生从革命军阀转型民主人士,体现了时代变迁。新中国初期,像他这样的起义将领,通过统战融入体系,贡献力量。1968年11月27日,他在北京病逝,享年74岁,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他的事迹,提醒后人历史复杂,合作才能前进。
此人军衔不好评,元帅、大将都可能,他说:苏联同职务是元帅“1955年3月15日
【4评论】【23点赞】